——涵江区借势强产兴城“双轮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
涵江塘北片区正成为涵江城市的新商圈。方益凡 摄 东南网11月4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爱玲 通讯员 林亦霞 朱国强)清初,位列福建沿海四大名镇之首的涵江,曾是闽中工商业中心和物资集散地。从千年商业古镇到当代港城跨越,涵江犹如一位匠人,始终在坚守自己的工业行当。十年磨一剑,涵江迎来“强产业、兴城市”双轮发展驱动,昔日游商巨贾云集的“小上海”借势崛起。 近年来,涵江围绕莆田“343”产业布局和“东拓南进西联北优中修”的城市发展方向,立足区位、港口等独特资源优势,实施“3+3”行动计划,布局“三园三城”产业园区和新城区发展格局,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一座面朝大海、背靠产业的海西新城正雄起。 龙头带动建园区 三链三集强产业 在被誉为“小上海”的黄金时代,涵江大小厂房密布,制造业发达,外来人口密集。三江口更是建有500吨级石油码头和300吨客运级码头,年吞吐25万吨。时代更迭,如今,兴化湾畔,一条从三江口哆头村一直连接到江口五星村、全长二十几公里的联十一线涵江连接线(雪津大道),勾勒出涵江沿海产业带的金海岸。 作为莆田市的工业大区、产业大区,涵江有基础、有背景、有实力。雪津、华兴、合力泰、华佳彩、云度等企业,经过前期的发展积累,已展示出强大的龙头带动作用。如何推动龙头企业强链建链补链、集群集聚集团发展?涵江审时度势,通过打造“产业明星”,从而迈向一个产业新区的蝶变。 在做大主攻产业、做强主导产业的思路布局下,涵江产业王牌食品加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滨海产业等园区跑出发展加速度。 位于三江口镇的食品加工产业园,以全球单体最大的啤酒生产基地百威雪津世界级工厂为龙头,打造1万亩、年产值300亿元的“麦芽进来、啤酒出去”的全产业链条。已落地的中粮两片罐、津贸物流、英博雪津科罗娜生产线、英博雪津百威大师、华兴玻璃等项目正全面释放“啤酒+”效益;铝罐特种纸箱、时代啤酒、麦芽等项目,签约糖化、200L钢桶等项目,推进百威雪津实现产能从150万吨扩至200万吨等计划已写入年内落地清单中;精酿工程、三季度开工建设热电联共项目,投产蓝妹啤酒,正蓄势待发助推雪津“三个百亿”目标实现。 酒香配海味,协同发展兴更浓。作为莆田老牌食品大王,今年9月底在食品产业园区新建新厂房的国圣食品,借力电商兴起东风,大力开发即食食品。占地100亩的新园区,明年初投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即食海带加工厂,年生产量可达10万吨,产值达11亿元。 位于兴化湾南岸的滨海产业园,将打造成莆田城市副中心。依托HDT高效太阳能,布局新能源、现代港口物流等港区产业,这里将成为占地2.8万亩、总产值超百亿元的国家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和产城融合先行区。今明两年,涵江区主要推进城区到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内相关配套,计划建设4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和配套人才房、科研房等项目。今年第四季度争取落地沃尔玛配送中心项目,并全力推进新能源项目一期建设。 布局在城北工业园的装备制造园,则打出“基金+园区”全新模式。规划面积8000亩、300亿元的装备智造园重点推进SMT产业园、北斗产业园、智慧显示配套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同时,为满足接下来高端装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涵江区计划在涵江港填海区规划4500亩的滨海装备制造园,用于布局重大产业项目。 黄金海岸,未来可期。同时,结合大学城片区建设,紧抓合力泰、华佳彩产能上扬契机,接力合力泰二期、华佳彩二期、OPPO产能转移、欧菲光摄像头等一批项目纷纷落地,位于梧塘镇占地1万亩、产值5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发展大有可为。 涵江新涵水都片区正在建设成为高端亲水主题城市示范区。 黄智三 摄 有机连片聚活力 “双融双修”兴城市 10月底,涵江区行政服务中心发布招标公告,拆迁总建筑面积共计41.5万平方米,共涉及涵江区啤酒特色小镇鲸山片区、赤港片区以及国欢镇澄峰片区的征迁房屋拆除施工。 下半年以来,涵江的“土地运动”动作频繁,除了三大产业园区用地需要,白塘湖、大学城、涵江动车站三大新区建设,正同步推进征迁工作。融入主城、产城融合、城市“双修”成为涵江城市更新的三大文章。 土地征迁背后是城市拓展的思维跃迁。2017年,4.1公里的莆涵大道全线贯通,涵江与莆田距离只有十分钟车程。离莆田主城越来越近,牵引着涵江不断为西拓作准备。今年,涵江提出2020—2021年征迁计划,计划总征迁建筑面积452万平方米。其中,今年计划征迁建筑面积286万平方米,2021年计划征迁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 白塘湖片区,既是主动融入主城区先行区的发展目标,也是推进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的现实需求。该项目主攻国际商贸城及埭里、木兰溪防洪工程白塘段三期、集奎—上梧、洋尾等四大片区,结合城市绿心规划,适时启动白塘湖南侧片区改造,引进保利集团等实力雄厚的国企、央企,共同推进片区开发建设。通过提速片区路网建设和对外通道连接,启动环白塘湖绿岛、拓湖等工程,全面打通萝苜田历史文化古街和白塘湖绿心视廊,实现城涵一体化。 促进“经济圈”和“科学城”相叠加,创建“产学研城”深度融合的聚集地,大学城片区则重点攻坚沁后、枫林等片区建设,向西延伸加速与市区融合、向东拓宽城北工业园区、向南融入涵江中心城区,并持续完善周边路网配套,盘活南林、西林、松西、梧梓等地块。 构建起连接滨海新区和城北园区的大枢纽,涵江动车站片区蕴藏着“双开放”服务区的发展潜能。年内重点推进火车站站前、赤港两大片区建设,明年统筹推进东楼—五星片区改造,加快东港路南伸、海防路、联十一线连接线等项目建设,打通动车站—赤港服务区—滨海产业新城的连接主动脉,带动沿线发展。 科学谋划,在兴城市节点上,既有拆出城市新空间的大开大合,也有旧城改造的旧貌换新颜。按照“新城做配套、老城修内功”理念,涵江区将全力推进14个、9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年内结合城区企业“退二进三”、退城入园等,重点推进华兴玻璃、黄安小区、红太阳等7个片区、55万平方米拆迁工作。同时,连片式推动宫口片区、涵华片区等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推进道路修缮、停车场和雨污管网建设、燃气入区、绿化提升等工程…… 有机更新“老涵江”,“双修”刷出新生活。通过连片式推进、系统性改造,使城市美起来、活起来、便利起来,让群众真正享受发展带来的幸福红利。 双向选择下一线 “一考双用”显成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3+3”攻坚行动战略统领下,涵江压实责任,立下100天攻下300万平方米的征迁目标,为此,区委组织部提出“1+N+X”,即1个党支部、N个党小组、多个先锋岗工作制度,制定干部全面下一线抓项目、抓征迁的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市委“一产一策一专版、一规划一计划一方案”的工作要求。 “梧塘镇西林村房子密集,矮小破败,村道连车都开不进去。我们去做群众思想工作时,从群众关心的改善居住环境和安置问题给予耐心解答,村民们都很支持。”涵江区委办副主任刘双玉第一次参与一线工作,感受颇深。她说,深入征迁一线工作,让干部得到锻炼,增长经验也开阔了视野,填补了工作实践短板。 如何在项目和群众间架起沟通桥梁,推动双轮驱动跑得更快、更顺畅,离不开项目指挥部“指挥棒”的引擎作用。 前端项目因地制宜,后端保障按需找人。涵江区组织部创新“指挥部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模式,即每个重点项目由区级领导担任征迁指挥长,结合项目要素、前期需求等实际情况和攻坚节点安排,向各级各部门发出抽调集结令,相关部门接令后提前制定保障方案,同时择优选派骨干力量参与一线征迁。 “属地单位抓征迁,职能部门保要素”,指挥部工作组的双向选择推动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参与,在征迁一线当先锋、打头阵。目前,全区已成立食品产业园、城北装备制造园、滨海产业园、大学城片区等7个征迁指挥部,共抽调53个单位(镇街)、500多名干部进驻征迁一线。 指挥部征迁队掀起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热潮的同时,还引入正向激励、容错纠错、一线考察等工作机制,采取“考察+督查”形式,由组织、纪委监委、效能等部门组建综合督查组,实时盘点一线干部工作实绩明细账,定期梳理汇总形成考核实绩清单,实施“一考双用”制度,考核结果与单位和个人各项考评直接挂钩。 刘双玉说,今年300万平方米的征迁目标,目前已完成六成,百日攻坚成效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