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八闽乡讯 > 莆田 > 正文
山海携手奔小康

——莆田市全方位多层次倾情帮扶西吉县

2020-11-03 10:41:48 郑已东 陈永杰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许丽蓉  

西吉县当地群众在闽宁产业园内实现家门口就业。

莆田小学、涵江村、秀屿广场、秀屿宾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随处可见的“莆田元素”,述说着两地在对口扶贫协作路上的深厚情谊。

1996年,在党中央作出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下,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起对口协作关系。次年,原莆田县与西吉县正式确立了结对帮扶关系。从此,壶公山与六盘山肩并肩,木兰溪和葫芦河相辉映,远隔千山万水的两地有了不解之缘,携手向贫困发起攻坚。

莆田、西吉结对帮扶23年来,把解决贫困问题作为核心,把产业带动扶贫作为关键,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根本,通过引资金、抓项目、送技术、聚人才,从单向扶贫走向全领域、多层次、广覆盖的深度协作,实现了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

湄洲湾的海风拂绿了大西北的黄土地。2014年以来,西吉县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3.8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4%下降到2019年的0.95%,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6222.3元提高到2019年的10416.2元。

“这么多年来,莆田市围绕西吉县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产业发展等开展了一系列协作,为西吉县脱贫攻坚、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宁夏扶贫办二级巡视员马振江如是说

结对帮扶实现“多点开花”

9月21日至2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固原市委书记张柱率固原市党政考察团一行来莆考察;

9月5日至6日,莆田市委书记刘建洋前往西吉县考察对口扶贫协作工作;

4月24日,莆田——西吉闽宁扶贫协作视频座谈会召开,两地党政主要领导出席。

……

23年来,像这样的考察、座谈等互动持续不断。两地党委、政府重视对口扶贫协作工作,用好联席会议等机制,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工作方针,围绕两地年度实际需求,引导对口帮扶县区签订年度帮扶协议,以“莆田所能”补“西吉所需”。

23年来,莆田市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15亿元,实施项目324个,建设闽宁示范村15个、扶贫车间54个。涵江区12个乡镇(街道)、1个社区、15家企业、12个社会组织分别与西吉县19个乡镇、33个村,莆田二中等3所学校与西吉县2所学校,莆田市第一医院等3家医院与西吉县2家医院建立长期结对帮扶关系……结对帮扶由最初的涵江区和西吉县之间单一“点对点”,丰富和发展成为“镇对镇”“镇对村”“企对村”“社对村”“校对校”“医对医”等多点开花。

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20日,记者走进西吉县闽宁产业园的宁夏泽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艾草香扑鼻而来。包装生产线上,39岁的当地村民伏旭旭熟练地包装产品。

“每天干8小时,一个月能赚2000多元,不但收入稳定,而且能照顾孩子上学。”不用再背井离乡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伏旭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每年提供固定工作岗位60多个、临时工作岗位近100个,每年带动个人劳务增收2万余元。同时,在西吉县将台堡和偏城两个乡镇建设艾草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户20多人。”泽艾堂公司董事长林玉清说,企业还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合作模式推广艾草种植。艾草成熟后,企业以市场价收购,种植户每亩收益可达2000元。通过3年带动,种植户从种植艾草中尝到了甜头,艾草种植基地保有量达5430亩。

产业扶贫是对口扶贫协作的重中之重。而在莆田结对帮扶西吉前,西吉县尚未有一家工业企业。山海相遇,西吉县产业发展开始蝶变。

西吉县第一家工厂开办、第一家设施农业企业落地、第一个工业园区开园……23年来,从最初的马铃薯、蔬菜等产业起步,到如今的塑料制品、服装等轻工产品制造,通过结对帮扶,莆田为西吉引进了一批批企业,为推动当地发展、增强“造血”功能注入新动力。

上世纪90年代,马铃薯产业成为西吉县农民增收的“当家庄稼”,但由于没有产业链,马铃薯价低卖难。在莆田市牵线搭桥下,莆籍企业家在西吉县投资建设淀粉加工企业,提升产业效益。

“莆籍企业家还积极投资蔬菜生产、加工。”西吉县扶贫办副主任陈晓宁说,如今西吉的冷凉蔬菜发展得这么好,也得益于当时的探索。

2010年,严国圣在西吉县成立宁夏国圣食品有限公司,开始在当地布局马铃薯深加工全产业链,开发出马铃薯饼干、萨其马等29种休闲食品,成为福建企业扎根宁夏南部贫困地区、带动农村增产增收的生动实例。

2012年,投资10亿元的宁夏首个“闽宁产业园”在西吉县吉强镇水泉村和袁河村正式建成。按“一园五区”的整体空间功能布局,分为特色农产品加工区、轻工区、电子工业区、物流区和商贸服务区。

2017年3月,泽艾堂公司落户西吉县闽宁产业园区,既带动当地群众发展艾草产业,又为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岗位。

去年,闽宁产业园又引进源升服饰、天菲服饰、吉强服饰、天之涯服饰等闽籍企业,新增就近就业岗位1000余个。眼下,上市公司亲亲食品即将落地产业园,金蛋蛋马铃薯加工、绿康蔬菜脱水等企业也将入驻投产。

西吉县闽宁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马耀宏表示,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入园企业24家,带动就业1200余人,成为西吉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近年来,莆田市还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原则,将援建闽宁扶贫车间开到了村子里、家门口。目前,54个扶贫车间吸纳西吉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地就业910人,建档立卡户占比95%以上。今年计划再投入资金1000万元,新建、改扩建28个企业扶贫车间,帮助贫困群众不出村、有活干、把钱赚,做到农闲人不闲,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援宁干部“真帮会帮实帮”

“作为援宁一线的挂职干部,怎么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我们总结有三点:真帮、会帮、实帮。”第11批福建省援宁工作队莆田工作组组长、西吉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基棠告诉记者,“真帮”就是真正融入当地,用心用情做好帮扶工作;“会帮”就是要抓住关键,脱贫工作最有效的是就业、最长远的是产业、最根本的是基层组织建设;“实帮”就是帮扶最终要体现在成果上。

23年来,莆田市共选派11批19名干部到西吉县挂职帮扶。他们克服困难,勇挑重担,真情奉献。2019年,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莆田市增派9名文化旅游、教育、农牧、科技、自然资源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到西吉相关部门挂职锻炼一年。

在长期的“人来人往”过程中,两地各级干部增强了“为同一项事业”的意识,强化了“尽同一种责任”的担当。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二十四次联席会议精神,莆田市委、市政府成立莆田市闽宁扶贫协作前方专门工作小组,增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金清带领工作专班前往西吉县,驻点帮助对口扶贫协作工作,进一步推进闽宁产业园协作、消费扶贫协作、脱贫帮扶协作、文旅融合协作等。

“目前,莆田市国有企业按市场化运作并购改造西吉产业园闲置厂房,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新增亲亲食品、金蛋蛋马铃薯加工、绿康蔬菜脱水等企业入驻,国圣饼干工厂即将复产,泽艾堂、吉强服饰等企业技改提升、扩大产能。产品销售、土地流转、就业培训、旅游对接等方面也取得新成效。”何金清表示,将持续加大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投入,优化招商引资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实施高质量脱贫,创建闽宁协作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湄洲日报记者 郑已东 通讯员 陈永杰 文/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