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不倦的建本匠人 李国平进行建本雕刻。受访者供图 54岁的李国平,初中毕业即与木雕结缘,从事木雕工作已有三十余年。2015年,他被评选为建本雕版印刷技艺南平市级传承人。当时,会刻制雕版的匠人寥寥无几,但李国平没有故步自封,为了更好地恢复和保护建本雕版印刷技艺,他主动研究学习最传统的建本雕刻技艺。 建本工序复杂,包含裁版、誊写、描画、校对、刻版、备纸、调墨、刷印、装帧等多道工序,其工艺的核心是雕版。 “为了学习传统,我四处收集购置散落在民间的古书古版。”李国平告诉记者,目前他已有清代活字印刷雕版2套,不同朝代的古籍雕版逾200片。通过这些真材“史”料的研究,有木雕基础的李国平很快就基本掌握了古法,并探索雕刻了一批仿古作品,受到业内认可。 “建本雕刻的讲究,从一块粗坯的选择开始。”李国平说,建本字体大多娟秀清丽,必须选用木质细腻的梨木、枣木、银杏木,以承载细小的笔画或线条。为了让木头不生虫、腐蚀,还需对粗坯进行蒸煮、晾晒、压平等数道工序。制作粗坯便需要近半年。 李国平正在刻制的《清乾隆大藏经卷首图》(局部)。受访者供图 雕刻更是精细活。眼下,李国平正在创作一幅“大藏经”建本雕版的仿刻作品,图案精细到1毫米内有4根线条。“目前最精准的机刻刀具,仅能做到每毫米2条线。因此,传统建本的雕版不是机刻能替代的。”运刀时,李国平每一下都要凝神屏气,力保不出任何差错。长年耗费精神的创作,已让他患上腰疾。 对于建本匠人来说,技艺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刀锋之韵。古时候,技术最高超的工匠可以直接在雕版上刻反字,但这项绝技已经失传。常见的方法是:使用上过胶的木板,将写好的文字及图案内容反贴于木板之上。用平头棕刷,刷平纸张表面并压实、风干。为了将内容字体凸显,再用菜油涂于纸张表面,使过油的宣纸更加透明,字迹更加清楚,进而进行雕刻。但李国平观察后发现,这样的方法遇到文字复杂或字体小的情况,墨迹容易模糊,刻出的线条不够干脆有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遍寻古籍,还拜访了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总结出了更为妥善的方法。 创新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李国平将活字刻字的元素融入现代家居装饰中。受访者供图 “由于建本雕版印刷技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相当繁杂,要求高、制作时间长,需要耗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真正从事该项目的人群不多。”谈及建本的发展瓶颈,建阳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辉耀如是说。 为了推广传承建本雕版印刷技艺,地方政府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本爱好者们都在探索努力。黄辉耀认为:“建本需要与其他行业有机结合,互通有无,开发新型项目,带动产业经济发展。” “建本拥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我认为它在文创市场拥有很大的前景。”前不久,李国平将经典建本雕版作品放大仿刻,为友人设计了一幅雕版家居装饰,一些会所、茶馆知悉后也向他下了订单。尝到甜头的李国平,眼下正在筹备将建本雕版元素的家居装饰产业化。他认为,建本所传达出的中华文化内蕴,与正在兴起的新中式家装理念不谋而合。 据建阳建本协会会长余贤伟介绍,其他传承人也在寻找传播建本文化的方式。比如,郑建彬、夏仔勇师徒俩把建本雕刻和建盏烧制技艺结合,制作建窑陶瓷印章;余国联把雕版印刷技艺与篆刻技艺、书法结合,创作新的建本作品……这些文创产品正在通过各路直播推向市场。 李国平为麻沙中心小学刻制的建本雕版教材。受访者供图 此外,当地政府也在积极引导建本文化走进校园。“传统文化真正要做到传承有序,要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除了在建本文化工作室带徒弟,李国平也常去校园传艺。他以建本雕版的形式,为建阳区实验小学制作了朱熹《小学》书,还为麻沙中心小学设计了建本课程,并刻印了一部建本雕版教材。从粗浅的拓印到雕刻实操,越来越多的孩子既认识了引以为豪的乡土文化,也培养着动手能力。 当下,建阳区已将建本文化纳入绿色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旅游业、美丽乡村建设等,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以期形成特色产业。在建阳建本展览馆、书坊雕版印刷文化陈列馆,全国各地的建本爱好者和有识之士慕名前来,体验和传播建本的文化魅力。余贤伟相信,建本的传承发展定会有更多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