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半年之际
这是6月29日拍摄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出席线上记者会的视频画面。 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如何走出疫情阴霾?世卫组织明确指出,取得对新冠疫情的掌控权,任何时候都不晚。负责任的政府政策是一面,自觉的公民行为是另一面。抗击疫情的努力中,每个人都是自身行为的风险评估者和决策者,个人责任同样不可推脱。人们需要继续调整自己的日常行为,以最大程度减少病毒传播。 人类能否重获往日“自由”?又该如何与大自然以及大自然中每一位“公民”更加和谐融洽地相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秘书处秘书长伊沃妮·伊格罗说,新冠疫情带来一个契机,让人类重新审视野生动植物贸易领域的政策和措施,并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全球化还是封闭化? 面对疫情,是各自为营有利,还是团结作战有效?放眼全球,半年的抗疫之战指出了面向未来的答案。 古特雷斯指出,全球范围内“错误信息传播”愈演愈烈,当前应是一个讲科学、求团结的时刻。 《柳叶刀》发表最新社论说,应对疫情需要各国进行开放式协作,缺少团结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威胁。 以色列历史学家、《人类简史》三部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新冠疫情“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危机……流行病本身和由此产生的经济危机都是全球性问题,只有全球合作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促使我们为了共同利益采取行动,它契合这个动荡时代的需求。 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表明,国际社会唯有共同应对、相互支持、团结协作,才能最终战胜危机,维护人类共同家园。(参与记者:何梦舒、商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