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近日召开的“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上获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更强的帮扶力度,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民政部门重点从“兜得住、兜得牢、兜得好”3个层次,推动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截至4月底,全市共发放社会救助金1.5亿元,保障困难群众近10万名。 据悉,今年以来,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的通知》《开展“进千村 帮万户 保民生”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兜底保障文件。民政部门结合疫情影响实际情况,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及时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全面落实特困对象照护责任,持续加大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孤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力度,及时对辖区内困难群众尤其是因疫情导致生活困难群众主动给予临时救助。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并动态调整各项补贴标准,特别是3-6月份加倍发放物价补贴。 今年3月份,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脱贫攻坚社会救助预警监测机制,把社会救助的关口前移,确保早发现、早预警、早救助。全市选择一半以上的县(区),将低保审批权限由县区下放至乡镇,减少环节,提高审核审批效率。通过双向筛查、延保渐退、全面核查、临时救助等措施,强化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有效提升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水平。 在“兜住底、兜牢底”的基础上,我市着眼提升兜底保障质量,围绕“兜好底”的要求,精准发力。今年,提高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以及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等保障标准。其中,全市低保保障标准、补助水平首次实现全市范围内统一,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水平达到434元/月,比2012年增长429%;低保保障标准达到7920元/年,比2012年增长206%,远超省定扶贫标准线3750元/年和国家扶贫标准线3310元/年。这就意味着,我市能够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到低保兜底保障中。 进千村 帮万户 保民生 记者昨获悉,我市近日出台开展“进千村 帮万户 保民生”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方案,通过组织一次排查、进行一轮走访、开展一场慰问、解决一些困难、保障一批群众,落实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帮助困难群众渡过疫情难关,确保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补尽补、应帮尽帮,坚决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各项任务。 方案提出,结合大排查,对已纳入社会救助保障困难群众进行一轮大走访,重点走访2020年4月底在册的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特殊群体,深入了解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受疫情影响情况等。开展“爱心助学”活动,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爱心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开展“舒心生活”活动,为特困供养人员发放床铺、床上用品等生活物资或进行适老化改造。开展“暖心慰问”活动,为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困难群众发放食用油、大米等生活必需品。 同时,对排查发现符合且有意愿纳入低保、特困、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政策保障的困难群众,及时按程序纳入社会救助范畴,对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覆盖后仍有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群众,通过临时救助等方式及时给予帮助,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对已纳入社会救助保障的困难群众生活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通过提高低保补助水平、临时救助、挂钩帮扶等方式及时给予帮助。对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外来流动人口,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由急难发生地乡镇(街道)或县(区、管委会)民政部门按急难型直接救助。(湄洲日报记者 许爱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