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頻道 > 八閩鄉訊 > 莆田 > 正文
荔城:多舉措精準扶貧 助力貧困戶走上康莊大道
2020-05-14 11:18:38 俞靓 翁國城 何晉生 朱崇飛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許麗蓉  

荔城區區長柯金國(中)參加「約惠荔城」直播。俞靓 攝

東南網5月14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俞靓 通訊員 翁國城 何晉生 朱崇飛)利用「第一桶金」,逐漸發家致富;再偏遠的産品,只要足夠優質就能被挖掘入駐平台;直播室裏追隨網紅的步伐,為自己的勞動成果引流。

過去一年,荔城區的貧困戶通過産業、電商扶貧、平台助力,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前進,走上愈發明朗的康莊大道。

農技員到田間指導黃瑞金(左一)種植。翁國城 攝

産業是本 穩定脫貧

4月28日,車子行駛過寧海橋,朝著木蘭溪入海口的方向前進,再顛簸了一段路,記者一行來到了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海濱村。

快到「五一」了,這天,黃瑞金的兒媳婦進城裏買種子去了。

去年,黃瑞金一家得到了産業扶持獎金9000元。荔城區黃石鎮黨委組織委員鄭立新介紹說,他們用這筆錢,租借田地種植蔬菜及其他經濟作物。

今年,黃瑞金在20畝地上種滿了絲瓜,眼下正是絲瓜結果階段。「一畝産量4000公斤左右,按現在的行情,1公斤收購價2元。」黃瑞金算了算,光這上半年,家裏收益就很可觀。

農民多是靠天吃飯。這兩年,鎮上、村裏還出面為黃瑞金擔保,以小額貼息貸款,助力他們降低成本,也多次請來農技專業人員到田間指導,多措並舉保障脫貧攻堅成效。

荔城區現有1萬畝左右的田地。「讓早稻和經濟作物輪番耕種,對土地是最有利的。」黃石鎮海濱村支部書記黃青榮深知,像黃瑞金這樣的種植戶脫貧之日可期,還無形中保護了農田,是件「雙贏」的事。

黃瑞金已經很久沒見著他的孫子了。「年輕人要在外拼的嘛,總不能老回家。」

自大專畢業後,黃瑞金的孫子就被推介到廈門一家公司上班。孫子一個月的工資有大幾千塊錢,也給這個逐漸好起來的家庭再添一份喜。

借政府好政策之力,貧困戶因此能「起飛」,且自身羽翼漸豐滿,逐漸發家致富。2019年,全區貧困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4483元,較2018年增長36.8%,4個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其中3個貧困村突破20萬元。

荔城區農村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荔城區還將打造10多個産業扶貧項目(基地),堅持以短養長、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主打可脫貧的特色種養業,以期通過産業帶動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約惠荔城」線上直播現場,商家在包扁食。 俞靓 攝

平台作橋 遠離滯銷

「每一口西天尾扁食裏,都有手作的溫度和慢生活的惬意。」8日,在莆田市荔城區「約惠荔城」線上直播帶貨活動現場,荔城區區長柯金國為本土品牌産品代言,助力荔城特色産品銷售。

當天的直播,主辦單位與葫蘆派平台合作,利用其品種齊全、物美價廉的一站式福利兌換平台,推介米粉、扁食、腐竹等荔城特色農産品。

「過去我們通過産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低保兜底等各項措施,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柯金國說,現在直播帶貨,也是消費扶貧的有效途徑,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把貧困戶扶上馬、送一程,讓他們逐步走上致富路。

「早在年初,我們在平台上專門開辟一塊,用于公益扶貧,幫助當地貧困戶銷售青棗、枇杷、芒果等農産品。」葫蘆派運營部設計總監吳為介紹說。僅在直播帶貨活動當天,平台就産生逾300萬元的農産品銷售額。

酒香也怕巷子深,農戶尤其是貧困戶的産品再優質,往往因缺乏渠道而無人問津。為解決這個問題,莆田市振興鄉村集團開始致力四處尋找優質農産品供貨源。

疫情來襲,如何加快幫助貧困對象解決農産品銷售難題,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貧困對象農産品銷售的影響,成為限時的答題。莆田市振興鄉村集團也加快了探索步伐。

「目前,我們已通過鄰裏中心、莆田市放心食品供應平台、壺蘭商城等平台渠道,為優質的特色農産品打通輸出渠道。」莆田市振興鄉村集團營銷副經理謝群凡說,農戶只要有好的産品,我們利用自身的營銷隊伍,不用太多時間,即可挖掘包裝上市。

農戶生産産品,銷售平台有買方,農戶有穩定的賣方,這樣點對點的模式,已能實打實助力脫貧攻堅。但荔城區還有另一步棋。

電商扶貧,如能讓貧困戶自己參與,自己當上主角,效果自然更長久。

從去年開始,荔城區依托莆田集途企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開展2019年荔城區電子商務助力精準扶貧培訓。培訓的主要對象是轄區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村第一書記及鄉鎮扶貧干部,先後共培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人、貧困村駐村第一書記3人、鄉鎮扶貧干部4人。隨後,荔城區政府再組織專家上門,深入已開設網店的貧困戶家中進行「一對一」培訓。

地處西天尾鎮西北部的偏遠山區,受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下垞村的農産品銷路一直欠佳。今年初,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莆田市荔城區分公司對接貧困村下垞村,利用公司的郵樂購電商平台,為該村的農特産品網上銷售提供服務。

疫情開始好轉,荔城區西天尾鎮下垞村村民陳偉又忙了起來。1個月中,他已經通過該電商平台銷售枇杷近百擔,土雞蛋上百個。「剛開始銷量不大,但現在有了一些固定客戶。」陳偉說,「用好電商平台,就算是在山裏,自家産的好東西也不愁賣咯。」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