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课后,南安柳城中学初三学生分成小班上课。 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通讯员 李想 黄瑜鹏 摄 东南网4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截至4月27日,全省1700余所初中校43.3万名初三学生已复课一周。疫情之下,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教学,学校面临什么样的新挑战?备战中考,学生们心态调整得如何?记者走访多所中学,切身感受疫情期间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 平潭南海学校,地处平潭南海乡西门村。从平潭城区乘船17公里到达芬尾码头,继续换乘客船25分钟后才能到达,是处于防控链最末端的农村校之一。 27日上午11点30分,南海学校下课铃声响起,初三24名学生排列有序走出教学楼,按照地面上崭新的引导标识,前后左右均间隔一米,靠右行走前往校门口。 校门口等待线外,已经站着部分等待接送的家长。“特殊时期,我们希望孩子尽量不乘坐公交车,而是采用步行或家长接送的方式,尽量减少接触。”校长林敏介绍。 尽管学生少,但学校的防疫措施却很到位——每天免费提供给学生人均2只口罩,在校门口、宣传栏、教室都张贴着关于正确洗手、消毒等防疫知识内容的宣传画。开学第一课上,学校还请来了附近卫生院的医生,给家长和师生上了一堂科学防疫课。 疫情防控容不得半分松懈,学业同样不能放松。“中考延迟一个月,对我们农村校是个好消息。趁这段时间,所有学生都要抓紧时间迎头赶上。”林敏介绍,这一周时间,他带领初三各科老师对两类学生进行了家访,一类是开门考中成绩异常的,一类是留守儿童家庭。“其中有三名学生家在另一个小岛,但秉持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我们还是加班加点上门,抓紧排查学情。” 排查后,针对部分学生仍有手机依赖的,老师们建议家长加强监督。部分留守儿童家庭学习环境较差,老师征得家长同意后,让他们在校晚自习,并单独为他们查缺补漏。 在厦门市蔡塘学校,初三学生家长涂晓玲告诉记者:“孩子待在学校比在家安全多了,我们很安心。” 蔡塘学校学生90%以上是外来随迁子女,由于父母都在外务工,他们在家吃快餐,“自己管自己”的现象普遍。开学后,家长们“感觉孩子们立马进了‘保险箱’”。 该校实行封闭管理,22日上午10点多,蔡塘学校的食堂已经忙碌起来,41名员工开始准备餐具、餐盒、餐车,为初三年级各班同学分餐做准备。 原本可容纳800余人的食堂,在把4人桌改成单人单座后只能容纳247名学生用餐。为此,蔡塘学校又在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体育馆内摆上间隔1米以上的桌椅,将之改造成“第二食堂”,用于容纳初三年级的其他430人用餐。 “这样一来,677名初三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专属餐位,可以保证单人单向用餐。”蔡塘学校副校长柯飞雁介绍,每天餐前半个小时,学校后勤督导组还会对当日菜品进行检查并试餐。 回到校园和熟悉的同学朝夕相处,学生们也迅速找回了学习状态。同学之间成立学习小组,班干和尖子生带领各自学习小组进行互帮互助式学习。初三学生仇明生说:“我的前桌想考双十中学,我也想朝这个目标冲,所以剩下的两个多月我们会互相监督,努力努力再努力。” 努力的不只是学生,老师们同样付出了高于以往几倍的工作量。在泉州培元中学,该校独创AB角班主任制度,从初一、初二的段长、班主任中选派部分老师到初三担任B角班主任,协助A角班主任完成午餐、午休、晚餐时段的工作量。 7:10—7:40检测进校,8:05—9:45戴口罩上课,12:00错峰领餐,13:00—14:00 课余辅导,16:30体育运动,17:30组织学生晚餐、晚检,21:30—23:00走读点名,给家长们发送当日学生情况反馈……“这是AB角班主任的一天,这场中考碰上‘疫考’的硬仗,老师陪着孩子们一起迎难而上。”培元中学校长蔡向阳说。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在各地各校的努力和全体师生的配合下,我省初三总体开学工作平稳有序、运转顺畅,各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返校复课的师生员工检测未见异常,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良好。迄今为止,全省校园持续保持安全稳定、无疫情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