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課後,南安柳城中學初三學生分成小班上課。 福建日報記者 王毅 通訊員 李想 黃瑜鵬 攝 東南網4月2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謝婷) 截至4月27日,全省1700余所初中校43.3萬名初三學生已複課一周。疫情之下,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教學,學校面臨什麽樣的新挑戰?備戰中考,學生們心態調整得如何?記者走訪多所中學,切身感受疫情期間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 平潭南海學校,地處平潭南海鄉西門村。從平潭城區乘船17公裏到達芬尾碼頭,繼續換乘客船25分鍾後才能到達,是處于防控鏈最末端的農村校之一。 27日上午11點30分,南海學校下課鈴聲響起,初三24名學生排列有序走出教學樓,按照地面上嶄新的引導標識,前後左右均間隔一米,靠右行走前往校門口。 校門口等待線外,已經站著部分等待接送的家長。「特殊時期,我們希望孩子盡量不乘坐公交車,而是采用步行或家長接送的方式,盡量減少接觸。」校長林敏介紹。 盡管學生少,但學校的防疫措施卻很到位——每天免費提供給學生人均2只口罩,在校門口、宣傳欄、教室都張貼著關于正確洗手、消毒等防疫知識內容的宣傳畫。開學第一課上,學校還請來了附近衛生院的醫生,給家長和師生上了一堂科學防疫課。 疫情防控容不得半分松懈,學業同樣不能放松。「中考延遲一個月,對我們農村校是個好消息。趁這段時間,所有學生都要抓緊時間迎頭趕上。」林敏介紹,這一周時間,他帶領初三各科老師對兩類學生進行了家訪,一類是開門考中成績異常的,一類是留守兒童家庭。「其中有三名學生家在另一個小島,但秉持一個也不能少的原則,我們還是加班加點上門,抓緊排查學情。」 排查後,針對部分學生仍有手機依賴的,老師們建議家長加強監督。部分留守兒童家庭學習環境較差,老師征得家長同意後,讓他們在校晚自習,並單獨為他們查缺補漏。 在廈門市蔡塘學校,初三學生家長塗曉玲告訴記者:「孩子待在學校比在家安全多了,我們很安心。」 蔡塘學校學生90%以上是外來隨遷子女,由于父母都在外務工,他們在家吃快餐,「自己管自己」的現象普遍。開學後,家長們「感覺孩子們立馬進了『保險箱』」。 該校實行封閉管理,22日上午10點多,蔡塘學校的食堂已經忙碌起來,41名員工開始準備餐具、餐盒、餐車,為初三年級各班同學分餐做準備。 原本可容納800余人的食堂,在把4人桌改成單人單座後只能容納247名學生用餐。為此,蔡塘學校又在面積1000多平方米的體育館內擺上間隔1米以上的桌椅,將之改造成「第二食堂」,用于容納初三年級的其他430人用餐。 「這樣一來,677名初三學生都有了自己的專屬餐位,可以保證單人單向用餐。」蔡塘學校副校長柯飛雁介紹,每天餐前半個小時,學校後勤督導組還會對當日菜品進行檢查並試餐。 回到校園和熟悉的同學朝夕相處,學生們也迅速找回了學習狀態。同學之間成立學習小組,班干和尖子生帶領各自學習小組進行互幫互助式學習。初三學生仇明生說:「我的前桌想考雙十中學,我也想朝這個目標冲,所以剩下的兩個多月我們會互相監督,努力努力再努力。」 努力的不只是學生,老師們同樣付出了高于以往幾倍的工作量。在泉州培元中學,該校獨創AB角班主任制度,從初一、初二的段長、班主任中選派部分老師到初三擔任B角班主任,協助A角班主任完成午餐、午休、晚餐時段的工作量。 7:10—7:40檢測進校,8:05—9:45戴口罩上課,12:00錯峰領餐,13:00—14:00 課余輔導,16:30體育運動,17:30組織學生晚餐、晚檢,21:30—23:00走讀點名,給家長們發送當日學生情況反饋……「這是AB角班主任的一天,這場中考碰上『疫考』的硬仗,老師陪著孩子們一起迎難而上。」培元中學校長蔡向陽說。 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在各地各校的努力和全體師生的配合下,我省初三總體開學工作平穩有序、運轉順暢,各校教育教學秩序井然。返校複課的師生員工檢測未見異常,健康狀況和精神狀態良好。迄今為止,全省校園持續保持安全穩定、無疫情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