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盛钟 陈荣富 通讯员 蒋健) 近日,在成都召开的第五届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上,2019年度智慧环保10个创新案例发布,莆田市申报的“大气污染臭氧热点网格精细化监管平台”榜上有名。 据悉,为推进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广泛应用,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网在全国范围内发起有关环境管理、执法监管、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智慧环保创新案例征集活动。活动共征集到40多个案例,经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生态环境执法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部门、单位及业内专家的评议推荐,最终确定10个创新案例。 “近年来,莆田臭氧污染逐渐凸显,成为影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的重要因素。”莆田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工作人员胡慧梅介绍,为解决臭氧污染防治的难题,今年年初,莆田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卫星遥感、气象、源清单数据、互联网等跨行业大数据资源,以网格化管理理念,建立起以臭氧管控为导向的精细化监管平台,确保重点污染排放说得清、看得见、管得住。 目前,莆田已在市区及周边区域部署展开大气污染臭氧热点网格精细化智能监管工作,选取大气污染排放贡献最大的15个热点网格,重点覆盖化工、鞋业、包装印刷等高VOCs排放企业。每个热点网格内布设2至4台微型高密度空气质量观测监测设备,一共布设50台监测设备。 监管平台通过创新技术重现了臭氧及前体物在大气中产生、传输、扩散、反应的完整过程,24小时全面全域感知臭氧空气质量状态。监测设备可将污染源精准定位到500米×500米范围内,对短时和长时排放污染源精准溯源,达到对污染异常的精准识别。同时,通过报警、推送、检查、上报等闭环管理机制,将环保执法从粗放型向科技型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还能根据臭氧热点网格,结合网格历史报警信息以及网格周边潜在污染企业清单、即时风场情况,分析污染来源,智能提供重点管控企业名单,实施针对性监管,靶向治理,提高防治管控效率。 据统计,自平台运行以来共计发现环境污染问题2000多条;在污染天气应对过程中,多次保障莆田市错峰生产联防联控工作,成功解除臭氧超标风险,莆田市臭氧超标天数去年14天,今年至目前只有4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