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八闽乡讯> 莆田 > 正文
聚焦莆田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 林宝金会见采访团
2017-11-02 15:01:34 吴炳端 李妙珠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杨龙威  

莆田是妈祖故乡,生态环境优良,人文积淀深厚,港口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明显。近年来,莆田市围绕《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全面实施“一区、一中心、五品牌、九行动”,朝着“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目标前进。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全省唯一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莆田市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城乡、保护绿色生态、弘扬绿色文化、倡导绿色消费,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田园风光、都市生活为主线,逐步探索形成了“五融五化”的城乡一体化莆田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东南网莆田11月1日讯(本网记者 吴炳端 李妙珠)10月31日至11月1日,“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五周年”境内外媒体联合采访团在莆开展采访活动。10月31日上午,在媒体见面会上,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向各大媒体介绍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经验做法与成效。

坚持规划融合,推进城乡“形态集约化”。莆田市在全省率先创新编制了“多规融合”的《莆田市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明确了城市、乡镇、村居、社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边界和发展方向,形成了各部门都认可的一张“空间工作底图”,并按照“一村一图一规划”和“连片统一规划、分点分布实施”原则,逐村编制村庄规划,逐步实现由城市到镇村的规划全覆盖,从根本上改变城镇的盲目扩张和农村无序发展的现象。

坚持功能融合,推进农民“生活城市化”。近年来,莆田市在供水、供电、供气、交通、绿化、垃圾处理、污水整治、教育卫生资源等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方面,加快向农村合理布局和覆盖延伸,让广大农村居民共享城乡一体化的成果。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实施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三名”工程,实行“百校帮百校”三年行动计划,组织110所优质学校与123所薄弱校结对帮扶;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将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范围直接延伸到基层;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岛岛通班轮。

坚持政策融合,推进城乡“福利均等化”。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就业培训、住房保障、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社会福利趋于一致,使城乡居民拥有平等的人格尊严、同等的发展机会和一致的福利待遇。目前,莆田市已执行了全省最宽松、无门槛的户口迁移落户政策;建立了城乡居民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产社融合,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围绕“城乡产业、城乡社区的联动与融合”,通过政府引领和平台驱动,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产业和社区的有机融合。一方面,按照“小镇景区化、景区园区化、园区专业化”的思路,抓专业化集聚,加大品牌、研发、设计及旅游等要素的投入力度,打造特色小镇的产业生态圈;另一方面,重点推动以仙游钟山为代表的土地利用型集体经济、榜头坝下村为代表的资本运作型集体经济和灵川下尾村蛤老大为代表的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抓村级经济,积极培育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资产性收益机制逐步健全,资产运营更加规范,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村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坚持治理融合,推进农民“就近市民化”。莆田市率先推行城乡综合执法和服务治理网格化,着力构建“大平台、大机制、大队伍、大服务、大群防”体系,实现治理模式“五大转变”,极大地提升了治安防控、矛盾化解、应急处突、防灾减灾、民生服务等领域的综合执法效能和服务治理能力。目前,已全面建成了市、县两级社会治理网格化中心平台,创立了“矛盾纠纷网上调解平台”等救治管理模式。同时,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设立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打造“一公里服务圈”。

林宝金表示,下一步,莆田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部署,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继续把就地城镇化作为重要途径,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莆田市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