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暑假是人们学习路上的休息驿站,也是充电加油的补给点,更是承载学生时代美好记忆的夏日童话。琳琅满目的电视剧、与父母友人的外出旅行、五花八门的补习班等,构成内地学生过暑假的关键词。对于不少香港学生来说,暑假则是走进内地寻根追梦、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认同感的好时机。
学语言:认识中华文化 “小王和小黄,一块画凤凰。小王画黄凤凰,小黄画红凤凰。红凤凰黄凤凰,只只画成活凤凰……”就读于香港东华三院王余家洁纪念小学三年级的梁雅善,以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背诵起《画凤凰》绕口令。除了在学校进行每周两至三节课的普通话课程学习,自梁雅善上幼稚园起,父母每年暑假便会带着她来到京彤普通话中心,跟着北京来的普通话老师学习。 从学习基础的普通话拼音开始,慢慢过渡到用普通话念儿歌、讲故事,进行互动游戏,再到学习中文作文写作、普通话演讲及绕口令训练……在6年暑期的普通话学习中,梁雅善和来自香港各校的孩子逐渐爱上了讲普通话,感受中文的魅力。“他们不仅逐渐掌握了普通话,体会到学习语言的乐趣,更在此过程中,了解到国家灿烂的传统文化,培养了爱国爱港的情怀。”京彤普通话中心创始人靳彤彤老师说。 上世纪90年代,香港市民学习普通话,更多是希望以此作为一项职业技能。在学员中,有很多来自中资企业或与内地有业务往来公司的香港员工,还有不少特区政府的公务员等。1998年,特区政府教育局更将普通话定为香港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课程的核心科目、香港中学会考的选修科目。 回归20年,香港市民对普通话的学习越来越专业化、系统化、低龄化。更多学员出于兴趣而选择学习,青少年逐渐成为其中的主力军,暑假也成了学习高峰期。 访内地:认知国家实力 要真正了解国家,仅从语言上学习显然不够。今年暑假,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校的6名香港青年走进上海,感受国家科技发展实力。 他们冒着瓢泼大雨,来到国产大飞机C919的诞生地——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先进的厂房、现代化的设备、未来空乘人员的制服,都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在商飞公司训练飞行员的大本营里,香港大学生吴伟杰在完成空中试飞后兴奋地说:“我回香港马上就要转专业,我要学习航天技术专业!” 同行的甘颖心在出发前,对于国家科研发展还认识不深。在参观完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上海光源中心、听完专家讲解介绍后,甘颖心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为国家科研实力点赞。“原来之前的禽流感,现在的埃博拉、寨卡等病毒的研究,都是在这些实验室中完成的,我国的科学家可以从细微的蛋白质结构上,了解人体为何会感染这些病菌,并研究相关药物去解决问题,造福人类。”甘颖心感叹道,“上海光源中心的很多研究都受国际认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觉得非常自豪。” 像吴伟杰和甘颖心一样,趁暑假赴内地交流的香港学生不在少数。为加强香港学生对内地的认识,促进两地学子间的交流联系,香港特区政府及社会每年都会组织有关活动。特区政府教育局数据显示,从2012年起到今年3月,香港特区赴内地交流或实习的学生总数约为24.52万人,其中包括专上(高等教育)学生、中学生以及小学生。 入军营:感悟家国情怀 “我自愿参加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遵守营规,严守纪律,积极参与,努力学习,决不放弃,为装备自己,服务社会,贡献国家而不懈奋斗。”7月间,香港中学生黄宝玉和其他来自香港126所中学的近500名青少年一起,在滂沱大雨中向五星红旗郑重宣誓,正式参加第13届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的军事训练。 对于大多数香港学生来说,夏令营可能是暑期缤纷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一种。然而,想要知道如何使用军事地图、解读军事手语、体验射击训练、与驻军官兵近距离接触,大概只有在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中才能得到满足。 每天早上6时起床,晚上10时就寝,严格执行作息时间。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每天都是满满当当的军事训练或德育讲座。经过15天的“魔鬼式”训练,一位位小小“香江卫士”成功完成了军事训练科目,学会了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对国家国防实力有了一定的了解。结业典礼上,黄宝玉总结说,军事夏令营是一个成长的阶梯,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更是一个崭新的课堂。 学员刘楷皓和刘楷悦的父亲在看到儿女以整齐的动作、威武的军姿完成整套军体拳的表演后,欣慰不已。刘爸爸说,平时暑假,两兄妹都是在看电视、玩电脑中度过。参加军事夏令营,培养了他们爱国爱港的家国情怀,锻炼了他们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也使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据主办机构统计,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自2005年7月推出以来,共有3200余名香港青少年参加,已经成为香港暑期课外活动的“黄金品牌”。成百上千的香港青少年利用暑假走进驻港部队军营,不仅成为其领悟军营文化的绝佳时机,更从侧面体现香港市民对驻港部队及国家军事实力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