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八闽乡讯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三明:“金腰带”上缀明珠
2017-08-25 16:03:13 陈亮 通讯员 李顺亮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杨龙威  

位于三明生态新城核心区的湿地公园

东南网8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亮 通讯员 李顺亮 文/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三明发展的优势所在。位于闽江流域上游的三明,全市森林覆盖率76.8%,森林资源总量占全省1/4,这里是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之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明市紧紧抓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历史机遇,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守着“聚宝盆”,更要从绿色发展中受益,生态文明建设让三明迎来加快发展的“生态进行时”。

产城融合做足绿色文章

发挥生态优势,抓住区域发展的“牛鼻子”,三明市做足绿色文章,规划了总面积3157平方公里的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作为全省10个新增长区域之一,绿色是这片土地鲜明的底色。“金腰带”上缀明珠,沿着闽江上游沙溪两岸,生态工贸区串起了沙县、梅列、三元、永安、明溪主轴地带。

以三明市区为中心,打造中部现代服务业核心片区、北部工贸产业集聚片区、西部新产业集聚片区、南部先进制造业集聚片区。还有三明经济开发区,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尼葛园,埔岭汽车工业园……“‘一带、双城、四片、九园区’,这里是全市综合实力最强、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三明市发改委主任谢家芹说。

“以产促城、以城助产,产城融合”,作为生态工贸区核心区域的三明生态新城,如今成为三明发展的新引擎、同城化的新载体、宜居宜业的新地域,也是三明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体制创新的实验区、创业兴业的示范区。

绿色制造在三明崛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福建)分院,是国家级双创基地,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拥有知识产权近100项。中节能(三明)环保产业园,是福建省首个节能环保产业运营平台……优布局、调结构、促转型,三明市2017年度的290个市重点项目,总投资373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60亿元,石墨和石墨烯、氟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340亿元,同比增长33.8%。

环保改革敢于较真碰硬

绿色发展,传统工业企业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今年5月,三钢(集团)公司与广州微碳投资公司签订碳排放配额托管协议,并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成功备案,这标志福建碳市场首笔碳排放配额托管业务正式落地。此次托管协议涉及福建省碳排放配额360万吨,是目前国内碳市场中单笔最大的碳排放配额托管。

作为城市钢厂,环保事关三钢生存。220平方米烧结机采用多项国内先进技术,技术装备和自动控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并配套建设三套除尘系统,实现烧结机全烟气脱硫。焦化厂煤棚项目也在全力推进。一手抓环保,一手促发展,今年一季度,集团公司实现利润9.09亿元,取得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开展环境信用评价,探索建立企业“红黑榜”与信用评价并重管理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推进排污权交易,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三明市储备排污权管理和出让办法》;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涉重金属、化工等高风险行业企业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三明迎难而上,用敢于较真碰硬的改革,打造环保改革“三明样本”,为生态文明建设添彩。

生态建设成就美丽三明

“生态功能定位,一纳入红线,你就不能动。”提起水源保护,三明市环保局生态科科长周毅津说,这得益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连续多年全省水质第一,最近3年,三明一共拿到了8.63亿元的生态补偿金。

推行“河长制”,三明换来了“河长治”。大田“易信晒河”,全省率先实时全覆盖,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结束“九龙治水”新组建生态综合执法局,也获得第四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

打造生态典范区,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理念,推动园区低碳化、生态化、循环化建设,把产业发展融入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全过程,三明生态新城被列为全国8个低碳城(镇)试点之一。

截至去年底,泰宁成为全省首批国家生态县,明溪、建宁、清流、将乐、沙县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永安、宁化、尤溪、大田4个省级生态县(市)获得命名。全市已有87.7%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标准,88.1%的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标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再显成效,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做法成为全省样本。沙县大胆创新,对处于水源地的林子以及天然商品林,采取直接赎买和定向收储办法,并且列入重点生态公益林储备库,让林权所有者享受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金。而对区位人工商品林,则采取“我补贴,你来改”的办法,进行择伐和补种。如今,林农更加珍爱自己的林子,林子真正成了“摇钱树”。

青山绿水为底色,旅游迎来了发展好时机,三明建设清新福建生态旅游核心区、国家级康养度假基地、世界级丹霞旅游目的地和客家文化旅游中心,推进旅游产业全面发展,泰宁、尤溪、建宁等先后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新建成的沙县人民体育公园,夜色迷人。

一串葡萄改变一座村庄

福建日报记者 陈亮 通讯员 肖首洲

8月15日一大早,沙县南阳乡大基口村村民吴长火,将葡萄园里最后采摘的150多公斤葡萄送往县城。

吴长火过去出外经营小吃店,2011年看到村里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就关了小吃店,回村流转了11亩地种葡萄。

“村里发展,政府扶持,心中有底。”吴长火说,第一年扦插育苗,第二年移植,第三年挂果,虽然第五年才丰产,但已经收回前几年投入的10万元成本。

大基口村气候宜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沙质土壤特别适合葡萄种植。2010年,南阳乡出台政策,引导村民发展葡萄产业。很快,大基口村葡萄种植面积发展至500亩,成立专业合作社5家,种植巨峰、夏黑、红巴拉多等10多个品种,年产量可达60万公斤,产值超1100万元。

一时间,大基口村的葡萄远近闻名。南阳乡从一开始就引导村民采用套袋技术、物理杀虫设备、人工疏果、有机肥、自然转色等生态方法种植。葡萄农残检测抽样合格率连续5年达100%,2013年巨峰葡萄还获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

好葡萄不愁销。村民张昌炎告诉记者,种葡萄这么多年,从来不用出村就能把葡萄卖了,价格这几年基本稳定在20元上下。

靠着种葡萄收入,张昌炎不仅把自建的房子装修一新,还在县城买了套商品房。

去年,大基口村农民人均收入26636.3元,比5年前提高4倍。

改变的不仅仅村民。大基口村将葡萄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累计投入420万元,建设葡萄为主题的中心广场,建设观光长廊、小溪休闲步道和连片休闲观光荷花园,村面貌日新月异。2014年,大基口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眼下,大基口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该项目总投资130万元,建设集餐饮、住宿、休闲于一体的连体式木屋,将以回廊形式串联旅游综合服务中心、葡萄酒酿酒体验坊和农家乐餐厅。这条整合了南阳罗岩风景区旅游资源,集采摘、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带,因葡萄产业的发展,呼之欲出。

 

尤溪全域旅游发展业态和模式不断丰富。图为梅仙镇的高春山庄“泼水节”成为旅游新亮点。

一片药材成就一个“药乡”

福建日报记者 陈亮 通讯员 邱慧敏 严士冬

8月16日,天气晴好。位于尤溪县八字桥乡洪牌村和尚垅的太子参种植基地里,套种的中草药材、花果树木长势喜人,随处可见的瓜果长廊等文化小创意,更让人游兴满满。

谁能想到,这里5年前还是一片荒山。2013年,王而荣来到八字桥乡,发现这个高海拔山区,生态优良,适合中药材种植,于是带头组建了尤溪县山峰太子参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完成投资2800多万元,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2200多亩。

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王而荣着手升级自己的药材基地。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为基地提供了技术指导,除了太子参、朱砂根、黄精等5个主打品种外,还有120多种中药材在这里种植示范推广。

以中药材种植为主,基地逐渐向“林下经济 休闲养生游”一体化方向发展,套种了2.76万株银杏、3.5万株红豆杉、5600株桂花、63个品种的玫瑰等,并划分出18个水果区,套种台湾水蜜桃、樱桃、百香果等。目前,该基地年可创产值900多万元。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也给基地所在的洪牌、彭新等村带来了变化。许多村民以土地分红入股、土地租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不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利用“生态美,草药丰富”优势,王而荣不断扩大发展外延。今年7月,他与厦门一家公司结成合作伙伴,计划引资引智,再投入2800万元,将基地打造成生态休闲养生产业园。

山峰太子参合作社的蜕变,正是八字桥乡全域产业发展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八字桥乡发展多种模式的中药材经营主体,建立起千亩黄精基地、千亩太子参基地、千亩罗汉果基地等,成为远近闻名的中药材之乡。乡里结合尤溪县提出的“我家在景区”发展目标,打造“一乡一品”,做强特色农业,并围绕产业发展与旅游深度融合做文章,推出药膳饮食、养生包伴手礼等,着手完善各项旅游要素,把生态休闲、养生度假等紧密结合,实现“我家在景区,养生八字桥”的发展战略。

改革亮点

福建日报记者 陈亮 整理

●医改

2012年来,三明医改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切入点,市县一体统筹推进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市、县、乡、村“四级联推”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三医联动”“两票制”等改革做法在全国推广。

●林改

2014年6月,三明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的实施意见》,新一轮林改启动。2015年2月,成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后,三明在集体林地“三权分离”、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金融支持制度、林权流转机制和制度等相关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创新生态文明管理体制,探索生态执法体制改革,全市法院、检察院系统成立生态法庭、生态检察处(科)。大田县整合水利、国土、环保、林业、安监等部门行政处罚权,成立生态综合执法局,为全省首创,并荣获第四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开展环境信用评价,探索建立企业“红黑榜”与信用评价并重管理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推进排污权交易,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三明市储备排污权管理和出让办法》;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涉重金属、化工等高风险行业企业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生态环保领域的“三项改革”得到中央深改办肯定。

●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

以2014年12月被列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三明加快实施《福建省三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扎实推进《三明市深化精准扶贫2015—2018行动计划》,全面深化“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创新拓展“八种帮扶新模式”。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