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内地高考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12日发榜。本届共诞生6名“高考状元”,这些“学霸”有哪些独特的学习秘诀?他们的志向又是什么呢?让我们逐一来揭开。
林莉雯说,她自幼已被医生职业吸引,因家人曾经患病,所以她立志在香港修读医科,运用医学知识帮助别人。
蔡维泽希望未来做一位医生:“希望我的存在,帮到世界一点。”他透露,因为见到公立医院轮候期长,令很多人得不到及时治疗,又觉得不应因经济条件而丧失看病的权利,期望为市民,尤其底层民众的治疗尽绵力。
邓惠慈对成绩感到意外。她说,父母没有给予太大读书压力,只要求自己做人有目标。邓惠慈打算读医科,谈及读医原因,她说在中五时曾到医院跟随任职儿科医生的学长实习一周,其间遇上1名约6岁的长期病患儿童,并主动陪伴他聊天及看电视,希望帮助他克服病魔;有关经历令她体会到医生的重要性,希望自己也能以专业医学知识帮助病人。
李朗轩从小就对科学有浓厚兴趣,也经学校课程接触到医院运作,他认为医科能够融入科学知识,如参与科研工作研制新药物,能帮到有需要的人。提及自己的学习,他表示,父母没给压力,平日会自行温习。
施奕昕同样想读医科。她表示,中学时曾参与医院义工服务,见到医生照顾病人,认为工作富挑战可帮助病人,就立志从医。
梁冠康的计划是首选攻读牙医。
(根据新华社、香港《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报道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