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要闻推荐 > 正文
香港故事丨有温度的手语传译
2024-09-25 09:01:4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勇  

香港聋人福利促进会手语传译主任卢允诗(左)和手语中心主任陈玉娟用手语交流(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新华社香港9月22日电 题:有温度的手语传译

张雅诗

“你好!我叫Wanzy,是个‘猫奴’。”卢允诗竖起三根手指头,横着往脸上一放,向记者比划出她的手语名。这手势代表了猫胡须和卢允诗英文名的首字母“W”。

香港聋人福利促进会(简称“聋福会”)自2016年起将每年9月18日定为“香港手语日”。每年这日子前后,聋福会手语传译主任卢允诗和她的同事都忙于筹备和推出手语推广活动,包括22日下午在香港一个大型商场举行手语日启动礼,亮点之一是教公众取手语名。

除了准确传达意思,聋福会的专业手语传译员还会花心思令手语信息更有温度。

香港聋人福利促进会手语传译主任卢允诗接受采访(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难忘的第一次

“手语很有趣,不说话就可以有这么丰富的表达。”原本从事文字翻译工作的卢允诗说,许多年前她在工作上认识了一些听障同事而开始接触手语。她逐渐被这种特殊语言所吸引,毅然改行从事手语传译。

今年4月,卢允诗和另一位同事获邀在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担任手语传译。这是她第一次在这类娱乐性直播节目上做手语传译,即使顶着压力,也要精益求精。

“电影是一种艺术,在传译的时候,并非死板地将资讯传达给受众,还要表达几分情感。”卢允诗说,在处理歌曲演绎和感人的致辞内容时,她会加强面部表情和眼神的表达,让听障观众看得更投入。

香港聋人福利促进会手语传译主任卢允诗在办公室工作(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十多年前,特区政府和特区立法会开始尝试为一些重要会议引入即时手语传译,例如特区行政长官在特区立法会上宣读施政报告等。卢允诗和她的搭档陈玉娟担当了“开荒牛”的角色。

“那是我们第一次做施政报告传译,大家商量好每30分钟轮换一次,但20分钟左右已感到吃力。”现职聋福会手语中心主任的陈玉娟记忆犹新。她笑言,顺利完成了两个多小时的即时传译后,感觉手脑像是不能协调了。有了那次经验,他们团队此后改为每15分钟轮换一次。

手语传译工作富挑战性,尤其直播节目,要求反应快,迅速地传达意思,传译员平时需要多留意和搜集不同的信息。卢允诗强调,不论做文字翻译还是手语传译,都一定要比人家知道多一些、深一些、宽一些,才能翻译到位。

香港聋人福利促进会手语中心主任陈玉娟接受采访(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陪伴走过生老病死

聋福会目前共有9位全职手语传译员,他们除了为特区政府部门和特区立法会等不同单位提供传译服务,还要为听障人士日常生活提供服务,包括去医院看病、咨询法律、参加工作面试、举行婚礼、办签证等。

手语传译员的班表总是排得密密麻麻,他们每天按照预约好的时间和地点出勤。偶然碰上突发事情也不介意多承担一些工作,因为他们更看重的是受助者的需要。

20多年前的一个下午,陈玉娟准备下班之际,一位同事向她“求救”:有一位听障产妇临盆在即,需要传译员在产房与医护人员沟通,但陈玉娟的同事晕血。她便一口答应顶替同事,直奔医院。

“当时我刚好放完产假,对生产过程不陌生。”陈玉娟回忆,她依照医护的指示,打手语告诉产妇何时用力,怎样配合呼吸等,同时给予产妇鼓励。结果产妇顺利生产,母女平安。

卢允诗也陪伴听障人士走过不同阶段,品尝人生五味。她见证受助者由谈恋爱到结婚、生孩子,替他们高兴。有受助者的孩子考上心仪学校,马上向她报喜,令她感到欣慰。她也遇到过受助者不幸离世,坦言不容易面对。

有一对听障人士夫妇与卢允诗认识多年,丈夫在一次意外中离世。当时卢允诗陪伴遗孀前往办理认领遗体手续,要跟警方和殓房等不同单位沟通,她一面做传译确保所有程序办妥,一面安抚丧亲者。

“心里很难过,但我提醒自己要控制情绪,把事情做好。”她说。

香港聋人福利促进会手语中心主任陈玉娟在办公室工作(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香港手语源自内地

世界各地的手语都有其独特性,例如英语地区较多运用英文字母,香港则较多模仿事物的外形。

说起香港手语的历史,陈玉娟介绍,20世纪50年代,一批来自南京和上海的听障人士将手语引入香港,为香港手语发展打下基础。如今内地和香港的手语打法不一样,内地各城市的手语也有不同,陈玉娟希望将来有机会可与内地的手语传译员多作交流。

社会不断变迁,语言随之更新。近年来,有关国家和香港特区政策的新词高频出现,聋福会的手语传译员会针对新词设计新的手语词汇。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刚推出时,陈玉娟的团队跟听障人士、手语班导师等一起商量,务求打出最合适而精准的手语。聋福会还特别编制了包含约600个手语词汇的《香港手语——社政》,并通过短视频节目等,帮助听障人士了解社会政策事务。

由香港本地社会福利机构设立的“香港手语翻译员名单”显示,目前全港有超过50位符合基本要求的手语传译人员。香港社会对手语传译服务的需求颇大,在2023至2024年度光是聋福会就提供了超过8.2万人次的手语传译服务。

陈玉娟表示,虽然听障人士可以写字或用手机通讯软件等方式与人沟通,但面对面打手语对他们来说仍然是最理想的。

培养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专业手语传译员大约要四五年。陈玉娟和卢允诗异口同声说,希望有更多有志之士,特别是年轻人加入手语传译的行列,让更多听障人士受惠。“这是我们的使命!”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