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3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李珂 通訊員 高凌)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漳州科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今年依然冲勁十足:與湖南大學等單位聯合完成的「海島/岸基高過載大功率電源系統關鍵技術與裝備及應用」項目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産品填補國內市場空白;承擔科技項目30余個,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90余個,開發出新産品20余件,完成一個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課題項目,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漳州科華是在高端電源、微模塊數據中心、儲能用戶側等領域國內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的企業。「科技投入就是要搶占制高點。」公司負責人說,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創新平台建設不停步,使得公司技術水平保持業界領先。 高新技術企業是區域科技産業創新發展的「牛鼻子」。來自省科技廳的數據顯示,我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再創新高:2021年,全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超7500家,同比增長15%;入庫登記科技型中小企業數5210家,同比增長48%。目前,全省高新技術産業化效益指數位列全國第4位。 企業加速跑,得益于創新創業創造環境的持續優化。 「十四五」開局之年,我省圍繞「六四五」産業體系,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完善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加速機制,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雙倍增」和龍頭企業「培優扶強」專項行動,狠抓惠企政策宣傳,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企業研發投入分段補助政策,便是「驅動器」之一。數據顯示,今年我省為3707家企業發放研發投入分段補助14.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6%和30%。同時,為643家企業發放省級科技創新券補助1988萬元,發放「科技貸」45.62億元,設立創投基金、「高新貸」等,有效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為提升科技型企業創新能力,我省加大對企業技術攻關支持力度,推動創新鏈和産業鏈精準對接。今年,實施27項省科技重大專項,資助經費1.3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3%和35%,扶持省內行業龍頭企業聚焦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加強基礎研究與産業化應用深度融合,提升産業發展質量和水平。 「創新不問『出身』,只要誰能為國家作貢獻就支持誰!」今年,省科技廳面向全國發布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挂帥」,對牽頭企業規模和注冊時間不做限制,誰能干就讓誰干,共發布Ⅰ類榜單3項、Ⅱ類榜單5項,揭榜單位中有5項是由企業牽頭。 福建捷聯電子有限公司提出的「大色域量子點背光顯示器關鍵技術」攻關需求,由閩都創新實驗室科研團隊成功揭榜,並獲得2021年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挂帥」項目計劃經費。閩都創新實驗室副主任郭太良介紹,該項目利用具有自主知識産權技術,開發高性能大色域量子點背光顯示器,預計産能100萬台,産值22億元。 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需要平台支撐。我省注重提能造峰,持續優化提升創新平台。集成優勢資源,在打造首批4家高水平省創新實驗室的基礎上,今年我省又新建柔性電子、生物制品兩家省創新實驗室。 此外,全力推進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這一「創新引擎」建設,目前,全省約84%的高新技術企業、72%的科技小巨人企業和73%的新型研發機構在福廈泉成長。爭取國家在閩布局建設了國家技術轉移海峽中心等一批「國字號」研發機構,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戰略科技力量。目前,全省建有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245個、衆創空間344家、企業孵化器194家、新型研發機構204家。這些平台為加強我省企業和産業的基礎應用研究、加快成果轉化和培育集聚人才等創新要素提供了有力支撐。 省科技廳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實施全社會研發投入提升行動,不斷完善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加速機制,重點打造科技小巨人等企業,2022年力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8000家以上,支持企業引進重大研發機構、高水平科技成果和人才團隊,創辦新型研發機構,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高標準建設6家省創新實驗室,為企業産學研提供優質服務,進一步增強企業創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