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要闻推荐 > 正文
香港特区政府:想方设法增加土地及公共房屋供应
2021-04-27 09:21:50 汪灵犀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陈睿倢  

香港特区政府:

想方设法增加土地及公共房屋供应

居者有其屋,住房问题已困扰香港多年。香港特区政府多次表示,针对住房难题,特区政府正在想方设法增加土地及公共房屋供应。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近日强调,房屋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品,而是稳定社会的重要支柱,特区政府已推出多项新的房屋政策,力求让不同阶层家庭都住有所居。香港社会各界也与特区政府团结一心,积极建言献策,努力破解土地及房屋供应困局。

加大公屋比例

“本届和上届政府都把房屋土地放在最优先的政策考量。”林郑月娥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区政府在房屋供应上有着很重要的角色,不能因为香港是自由市场和资本主义社会就置之不理。“要老百姓对这个地方有感情,就必须要让他安居,安居才能乐业。”

为让不同阶层家庭都住有所居,特区政府推出了一些房屋新政。林郑月娥在其2020年施政报告中指出,特区政府将把新开发土地的70%用于公营住房建设,相比以前有明显提高。过去5年,香港特区政府累计建成公营住房6.6万多套,未来建成的公营房屋数量还将增加。

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介绍,目前香港有450公顷具发展潜力、没有发展计划的棕地(废弃的工业或商业用地),特区政府规划署于2019年已检视了160公顷,物色及公布了8组可在短、中期作较高密度公营房屋发展的棕地群。调查显示,这8组棕地群面积大约36公顷。特区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已于2020年6月起,陆续对这8组棕地群展开工程可行性研究。研究预计,现阶段这8组棕地群粗略计算共可建设超过2万套公营房屋。为应对供应短缺,工程可行性研究会进一步探讨能否增加单位供应。

对于轮候公营住房的家庭和其他居住环境恶劣的市民,在他们轮到住房前,特区政府承诺3年内提供1.5万个过渡性房屋单位,并试行为长期轮候公屋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现金津贴,研究为“劏房”实施租务管制等。

增加土地供应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找地。”林郑月娥坦言,归根到底,香港的房屋问题核心是建屋土地不足。要解决住房问题,必须增加土地供应。每一个找地的方法特区政府都不会放过,包括发展棕地、重建旧区、对工业区做重新规划等,但最重要的土地供应还是填海。

黄伟纶介绍,特区政府正积极推进各项措施增加土地供应。位于大屿山岛的东涌东填海工程于2017年年底展开,计划将于2030年完成,预期可提供约62100套住房(其中包括44700套公营住房)。

预计于2032年前落成的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将可提供约71800套住房(其中包括48500套公营住房);预计于2038年前落成的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将可提供约61000套住房(其中包括31200套公营住房)。

2018年,香港特区政府提出“明日大屿愿景”,计划在大屿山东部填海1700公顷,建新市镇,拟提供26万至40万个住屋单位,供70万至110万人口居住。林郑月娥表示,这是香港20年来的一项大型土地发展计划,目前香港立法会已经向特区政府发放研究拨款,将会为香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不过,黄伟纶表示,特区政府会在土地供应发展和自然环境保育之间,努力取得平衡。目前,香港的已建设区(包括市区及新市镇)仅占全港土地面积的24%,而余下土地之中,绝大部分均保留作郊野公园、保育区及其他保育用途。即使在10年后,这一比例仍不会超过30%,特区政府会善用已建设土地,确保可持续发展。

加快建设进程

香港社会各界也积极建言献策,希望香港能尽快解决住房难题。香港团结基金近日公布的《土地房屋政策研究报告》指出,过去20年香港缺乏大型土地发展计划,土地和住房供应短缺,造成市民“越住越贵”“越住越小”。“明日大屿愿景”将成为改变持份者未来土地及房屋供应预期的关键。

“特区政府要改善土地及房屋供应,除了发展‘明日大屿’此等十年大计,还要善用现存棕地和游乐场用地的发展潜力,并积极将闲置土地改建为过渡房屋。”港媒“香港01”表示,希望香港社会能够凝聚共识,帮助特区政府集思广益,多管齐下满足港人的住房需求。

香港团结基金的报告建议,香港特区政府要雷厉风行,加快推行所有主要造地计划,包括新发展区、土地改划、铁路上盖物业、市区重建等,同时精简现行土地及房屋发展的行政程序。希望香港社会各界能够团结一致,支持政府在所有土地及房屋发展项目上积极推进,破解土地及房屋供应困局,使每位市民都可以拥有一个“安乐窝”。

汪灵犀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