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八闽乡讯 > 三明 > 正文
传统古村落桂峰村:在尤溪巧遇“枫亭村”
2021-03-15 17:18:52 今闲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潘超  

桂峰村 今闲/图

初到闽中尤溪,仰慕朱子,一早打车本想前往朱熹出生地瞻谒。热情的师傅却诚恳地建议去桂峰看看古民居。我本闲逛,并不一定要去拜见朱文公,于是临时改变目的地,任由师傅一路带往桂峰。

汽车在山路上绕行,时而有一片田园村舍闯入视域。村舍新旧混杂,我还是比较爱看旧民居。青瓦木墙,悬山顶,歇山顶,穿斗抬梁,吊脚回廊,上厅下厅,虽是远观,也颇颇相识,一如父老乡亲的身影。田里一畦畦绿油油的阔叶植物,一尊尊如木偶或“草人子”的农作,各安其位,仪态淡定,仿佛在思考“天何附焉”的大问题。师傅说,那绿的是正在生长的烟草,白的是还没长出黑木耳的“菇筒”。

行程四十多公里,用时一个多钟头,到达桂峰。

门票20元,良心价。刚入村,一小哥迎上前来,自我介绍是乡村“导游”。三言两语交流,认了乡亲,原开价导游费60元,乡亲优惠10元,只收50元。

既然认了乡亲,还优惠了10元导游费,我便进一步深入了解何以沾亲带故?导游小蔡自豪地说,他们是仙游枫亭蔡襄的后裔云云。如此而论,桂峰村的乡亲们是来自枫亭镇的,于是,我认亲套近乎地自作主张地为桂峰村拟为“枫亭村”。又因为本来是要去看朱文公的,临时变道来这“枫亭村”,可谓“巧遇”矣。

宗祠  今闲/图

原来,他们祖上1126年从仙游迁入尤溪,在此开家分房,披枝散叶。明万历年间(1614)第一次修谱,至1999年第十次修谱,其间持续确认他们是从仙游迁来,并尊蔡襄为在尤溪一支之祖。宗祠内有楹联曰:

最喜渊源宗元定,

尚期家世继君谟。

据了解,蔡元定是建阳的,成就朱子理学,其功至伟。君谟当然是莆田的蔡襄蔡君谟大学士了。

还有一副联,更是直接表明他们来自木兰溪流域,联曰:

兰水家声远,

西山世泽长。

西山是所在地名。我们这里的郡望姓联,千篇一律是“家声大”。他们用的是“家声远”,虽然“远”“大”义通,但到底还是让人觉得另有讲究。

随着小蔡导引,我们来到一处小桥。因着两座石桥相挨,故名“石印二桥”。二桥之间有块方型石头,即“印石”。桥联曰:

地接枫亭承一脉,

天生印石护双桥。

文句太直白、太浅显,估计为今人所撰。只是“枫亭”二字,看着亲切。

小蔡指点着桥边四棵桂花树的花坛形状,圆、半圆、长条、方形,他解释说,那是寓意日、月、书、印。大约他们读书、做官的愿望全写在这“二桥”之间了。

桂峰村 今闲/图

从这里的“印石”,让我联想到涵江端明陡门的印兜。据说那个也是蔡襄的“官印”。

从蔡氏宗祠中展示的资料可知,明清两代,桂峰出进士3名,贡生41名,举人11名,太学生29名,监生26名,庠生347名……民国时期有医学博士,新中国成立后,考上大中专“逾千人”,其中大学160多人,博士3人,硕士13人,教授、工程师“数十人”……

古人得中功名,循例要在宗祠前竖旗旌表,故有“旗杆石”一物。我们平时在什么地方偶见一个旗杆石,就会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而在桂峰这里的旗杆石却是群组矗立,竟成寻常之物。

桂峰已获国家传统古村落民居核心保护区称号,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仅就科举功名一端看,就不是只出拿笔的文弱书生,他们也有挙脚骑射的武人身影,比如有一处“武举厝”的民居,还有一块刻着“出号”的“练功石”。据有关资料介绍,这“出号”是超出常规的小号、中号、大号之类的“特大号”,相当于现在举重的“N公斤以上级”。

从这“出号”石双侧纵横两组“抓槽”磨损状态看,是真有练过,而决非用来摆设吓人的。我试图摇动一下,掂量轻重,却突然闪出一句“撼山易撼出号石难”的怪话来。

人类族群肇迁流布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天灾人祸,有仕宦商贾,有谋生择地等等。小蔡说,祖上卜居于斯,完全是出于“风水”考虑,小蔡指点我看“风水”,果然有山有水,其格局号“飞凤衔书”。山峰仿佛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朝向则是一垅如书贡般的梯田。山涧泉水从整个村落中间,蜿蜒而出,村落四周每有奇峰耸立,各有所肖,引人“想象”,而且伫立凝望,越想越像。

匆匆一上午,只挑与枫亭蔡氏有关的数处,过个眼瘾,满足一下好奇心。村中颇有几处诗情画意的景点号名,诸如“引凤亭”“美人巷”“清代茶楼”“玉泉书斋”之类。

从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回来,我又回想起到过的灵川镇、东海镇,其时所见所闻所记也多与蔡襄有关。只是对仙游枫亭的“蔡襄”还有点陌生,不禁心向往之。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