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肖榕)清新福建,绿满八闽。近年来,福建围绕“生态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经济生态实现良性互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之以恒推进生态省建设,积极为建设美丽中国多作贡献。如何擦亮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金字招牌”,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代表委员展开了一场“绿色”头脑风暴。 深耕“试验田”,创新“绿”机制 分林到户后,林地分散化、林权碎片化,森林资源难以变现,怎么办?在三明,林农可以林权入股,与国有林场合作造林,凭借股权凭证——林票就能享受分红,还能流转变现,向银行质押贷款。 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在南平,把森林、水、古厝等零散的生态资源收储到生态银行,经过整合、优化、统一开发,便能产出新业态、新产业,让当地群众真正吃好“生态饭”。 …… 两会会场,代表委员纷纷为家乡的绿色创新打call。 福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果,不仅在会场“圈粉”,更成功“破圈”。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大胆改、深入试,着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共有39项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 如何继续深耕“试验田”,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代表委员共享经验,建言献策。 省人大代表、福建利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诸建华建议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诸建华说,近年来,地处闽江源头的南平市延平区,通过“立即关、坚决拆、综合治、长效管”等举措,狠抓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工作。30条重点小流域水质显著提升,2020年Ⅰ~Ⅲ类水质比例达100%,为闽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作出巨大贡献。 但目前有关生态补偿政策存在标准偏低、补偿方式单一、产业转移不畅等问题。诸建华建议,不仅要提高补偿标准,更要探索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员交流、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多元化补偿形式,增强上游地区造血功能和发展能力。 对标碳达峰,演绎新增长 碳达峰,这个新名词,成了两会现场的热词。 “碳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省人大代表、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石成春,从专业角度科普了碳达峰的内涵,“它是应对未来更深层次国际竞争、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 早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新一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如何实现碳达峰? “首先需要优化能源结构,逐步以水电、光伏、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石成春说,碳达峰还意味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要组织实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生态福建,正展现绿色担当。 “‘十三五’以来,我省积极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2019年全省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为0.6451吨/万元,居全国第四位。”省政协委员、省工信厅副厅长郭学军说,福建应积极主动作为,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在全国达峰之前率先达峰。 他建议,在工业领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控高耗能产业项目,加速传统产业节能减碳技术改造;在交通领域,全面推行绿色出行,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在建筑领域,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碳达峰,与产业结构息息相关,与日常生活同样密不可分。 “社区作为城市人口的集聚场所,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省人大代表、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陈友荣说,绿色社区更新,是推动碳达峰的重要抓手,“要在全省开展具有福建特色的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按照‘一城一策’原则,科学确定绿色社区更新工作的切入点、目标任务、年度计划、重点项目和实施措施”。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绿里也能淘金。省人大代表、武平县养蜂协会会长钟亮生,讲述了生态富民的故事。 1998年,钟亮生从部队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护林员。定时巡山,与盗伐者斗智斗勇,是他工作的常态。2001年,第一本标注着“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林木使用权归林农自己所有”的新式林权证,在武平诞生。福建林改由此拉开序幕。这场被称为“从山下转向山上”的改革,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林改之后,盗伐不再,山头复绿。2006年,钟亮生从梁野山的青山绿水中看到了商机,决定接过老父亲的接力棒,发展养蜂业。 “结合实际,组织编制全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要根据生态环境条件和容量,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项目、发展方式、发展规模,合理控制种养殖密度。”钟亮生建议,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鼓励种养户搞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 省政协委员、省中华职教社主任吴志明,则对方兴未艾的森林康养产业寄予厚望。 “近年来,我省深挖森林资源,植入医疗、养生等元素,2019年全省森林旅游达2.57亿人次。”吴志明建议,积极探索与本地科研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支持建设森林康养相关学科和专业、增设相关课程,开展森林疗养师、森林康养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传统农业如何进行生态化转型,走绿色发展之路?省人大代表、福州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詹华晖在调研中发现,自2015年开始组织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以来,我省化肥施用量连年实现负增长。但是从化肥施用强度看,化肥减量增效需进一步深化。 “化肥使用量减量目标要从‘减总量’向‘降强度’转变,构建以化肥施用强度减量为控制目标导向的化肥减量控制机制。”詹华晖建议,积极探索开展专业化统测、统配、统施服务,大力推广应用机械深施、种肥同播、侧深施肥等精准施肥技术,开展免费精准测土,为广大农户提供科学施肥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