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八闽乡讯 > 厦门 > 正文
厦门技术合同成交额创历史新高

今年已破百亿元,较上年底增长22.43%

2020-12-25 11:14:26 杨珊珊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许丽蓉  

东南网12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在“十三五”规划目标最后冲刺之际,厦门市技术市场工作交出了满意答卷。记者从厦门市科技局获悉,截至本月22日,今年厦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已达113.28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百亿元显得尤为不易。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的快速增长为厦门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提升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推进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市场科技创新活力足

截至12月22日,今年厦门市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达5394项,合同成交金额达113.28亿元,较上年底增长22.43%。其中,超千万元的重大技术合同拉动作用明显,全市共成交重大技术合同108项,成交额达76.9亿元。

在交易的技术合同中,以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类合同居多,登记的技术合同中排在前五位的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先进制造和新材料及其应用。

“今年市场普遍受到疫情冲击,技术合同交易能实现增长,得益于厦门经济的快速恢复发展,也体现了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善。”厦门市技术市场协会秘书长施瑜介绍,“今年增长最明显的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去年该领域的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大概是3.6亿元,今年到现在已达到7.89亿元。”

此外,厦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技术交易活跃,航空航天领域成交金额达33.29亿元,电子信息领域成交额也从去年的40.1亿元提升为目前的60.8亿元。先进制造领域的表现同样值得关注,今年该领域技术合同成交2.26亿元,较去年的1.29亿元也有较大提升。厦门太古发动机服务有限公司、厦门宇信鸿泰科技有限公司、厦门万泰沧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想移动互联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技术贸易活动较活跃,合同成交额贡献较大。

据了解,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迅速,一定程度上也归功于企业危中寻机。疫情带来了更多对生物医药的研发生产需求,厦门也对生物医药产业进行了大力扶持,此外,居家办公、远程办公等需求也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加速发展。

政府为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今年,厦门在“全国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新增注册的单位427家,这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的大幅度提升奠定了基础。新单位的增加离不开厦门不断深化创新驱动战略,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及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鼓励技术市场交易,支持企业创新。

近年来,厦门市紧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入贯彻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法和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出台了《厦门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规定》等政策,在鼓励技术交易方面,投入科技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技术交易活动,技术交易市场的逐年升温显而易见,政策效果明显。为保证政策持续性,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该政策于今年12月中旬重新修订印发。

据悉,“十三五”开局之年,厦门市共登记技术合同仅3635项,合同总成交额45.16亿元。到了2020年,达到5394项,合同成交金额达113.28亿元,是2016年的2.5倍。

为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前不久,厦门还举办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峰会,促进厦门大学、中科院海西创新研究院等的228项最新科研成果和129项企业技术需求进行现场对接。

值得关注的是,在促进技术合同交易领域,厦门正通过实施“技术转移人才(技术经纪人)培训计划”,繁荣技术交易市场。今年7月,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获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建设第二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厦门)”。

今年9月,首期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在厦门开启,原计划40人的规模,报名人数超过了110人。厦门市科技局计划,在三年内培训超500人次的初级及以上技术经纪(经理)人、约4500名企业科技专员和300名院校科技专员。

厦门市科技局副局长曹伟民介绍,近年来,厦门市多举措促进产学研合作,包括对产学研项目实行切块管理,增加高校、科研院所自主权。五年来,厦门市财政科技经费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433项,资助经费共6762.3万元,有力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厦门还通过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近年来,共有40家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获得了超过6000万元经费资助。此外,从2017年厦门市科技局开始开展常态化的企业技术需求对接工作至今三年来,累计征集企业技术需求超1000项,有效对接350项,已帮助企业解决了140项技术难题。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