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八闽乡讯 > 三明 > 正文
一幅山水画 满城文明风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新福建的三明实践(下)

2020-12-22 10:18:54 方炜杭 全幸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许丽蓉  

三明市区街边小景 周志鸿 摄

东南网12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全幸雅)11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三明市经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在我国大江南北开展。三明市狠抓城市绿化美化,推行“门前三包”,短短3年就使原来脏乱差的市容发生了惊人变化。1984年,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三明召开,提出了“全国学三明,三明学全国”的号召,这座城市也因此成为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发源地。

30多年来,精神文明已成为三明最独特的城市基因、最鲜明的城市性格、最深厚的城市文化。在这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频共振,去年三明全市人均GDP达到100641元,首次突破10万元大关。

“要以二次创业精神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三明人记在心里,干在实处。如今,三明的精神文明创建正在从“五讲四美三热爱”走向“一二三”——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唯一标准,城市农村两头兼顾,不断建立健全“法治保障、共创共建、全民参与”三大长效机制,打造“满意在三明”品牌,让精神文明建设成为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的澎湃动力。

一个标准:人民满意

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

东霞新村不新,但却温馨。

临近傍晚,走进东霞新村,只见这里道路宽敞,环境整洁,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点合理分布。广场上,老人们在唱歌跳舞;四点半学校里,志愿者在辅导孩子们做功课。

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起步于三明,而起点就是东霞新村所在的三元区富兴堡街道东霞社区。

东霞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三明市区首个按规划连片建设的社区。三明是我省老工业基地,那时,一大批工业企业云集三明市区,一些单位把家属楼建在这里,组成一个东霞社区。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和不同的单位有事商量着办,解决了许多“单干”没法解决的问题,由此创造了“六联六建”“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的三明经验。

30多年过去,一些企业改制或关停,东霞社区一度显露“老态”。社区党总支书记叶淑芳告诉记者,前几年,三明实施“城市双修”,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当时社区满心欢喜地拿着设计精美的外立面改造方案征求意见,然而,大家并不满意,投了反对票。

“外立面改造好看有什么用?各种管线老化、堵塞的问题能否解决才是大家关心的。”35年的老住户李聚闽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资金有限,要看得见的“面子”还是要看不见的“里子”?街道最终还是决定把钱用在管线改造上。

房子虽然外观依旧,但脱胎换骨的小区让大家都很满意,很多人主动拆除了杂物间,为公共区域建设让路:“在东霞,意见有人听,困难有人管,事情商量着办,小区虽旧却整洁,邻里和谐,住得舒心。”

街道党工委书记邓天华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共建共享的内涵不断丰富,但他们也意识到“人民群众满不满意”是精神文明建设唯一不变的标准。

“满意在三明”成为三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放眼三明,总投入近16个亿的20个教育补短板项目陆续投用,3年内可增加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6万个;160多个老旧小区已有39个完成改造升级,8月上旬,三明市区沙溪河两岸公园绿地内14个老人儿童微游乐场全部完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曾经的老工业城市正在蜕变为宜居之城。

一切努力,皆为人民的“满意”二字,民生工程亦是民心工程。

两头兼顾:城乡协调

乡村振兴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

精神文明,同样在农村大地生根发芽。

走进将乐县常口村,村部显眼处有一个长长的“成长榜”,上面列了本村考上大中专院校的141人。据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介绍,在这些人才中,有博士4人(其中博士后2人),硕士14人。而全村村民人数是1062人。

而在1994年,常口村只有2个中专生和1个大专生。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没有几盏能亮的路灯,村民年人均收入仅2000多元,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万元。

变化源于重视教育蔚然成风。“村里要发展,就要有人才,要出人才,就要抓教育。”将乐县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平台和载体,在高唐镇常口村率先启动“创十星评十户”活动,其中就有“重视教育星”。

“我们既想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又想引导村民遵纪守法,勤劳致富,把村子建得更好。”谈起当年的创建活动,老村党支部书记高发禄记忆犹新。

“十星”涵盖勤劳致富等十个方面内容,家家户户只要努力都有希望实现。“十户”从“十星级文明户”中产生,把某个单项特别突出的再挑出来,每个村评出10户。

接地气、合时宜、好操作,群众参与积极性高,“争星创星”在当年迅速兴起一种新风尚。“创十星评十户”活动扎实推进,成为破解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移风易俗、土地流转、房屋拆迁等难题的重要法宝。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20多年来,将乐县委不断创新机制,深化创建内涵。进入新时代,将乐以“二次创业”精神,推进“创十星评十户”活动提档进位。眼下,将乐梳理整合当前农村各类创建品牌,以“星级文明户”为主创品牌,将涉及农村群众的评选对象从“星级文明户”中产生,提升品牌含金量。同时,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全县精神文明创建管理,加大正向激励力度。

文明乡风吹拂三明大地,老区苏区的脱贫攻坚步伐扎实有力。全市189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3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摘帽退出。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3416元提高到去年的12441元,年均增长38%。

一张张笑脸,成为青山绿水之间最亮丽的风景线。

三项机制:确保长效

文明创建常态化制度化,文明之花常开不谢

崇桂小区是老旧小区,近两年地下管网损坏,每逢雨天就污水四溢。在管网又一次堵塞后,小区业主邹晓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用手机拍下现场照片传到了“e三明”上。仅1个月后,相关部门就将挖掘机开到了小区,重新铺设了管网。

去年7月上线的“e三明”正在成为反映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的高效平台。

通过“e三明”随手拍功能,市民可以随时随地拍照反映诉求。截至目前,“e三明”实名认证人数超过100万,通过随手拍提交的办件量超11.6万件。“e三明”接入城市服务及功能16类234项,推出100项“一件事”套餐服务,700多个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政务服务环境居全省前列,综合信用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百强。

“原来是市民找政府,现在是政府找市民。”崇桂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黄丽华说,以前老百姓有问题常常不知道该找哪个政府部门解决。现在只要把问题反映到“e三明”后,相关政府部门就会主动找上门,主动想办法解决。

三明市委副秘书长、“e三明”办公室副主任曹荣军说:“虽然政府部门的压力会大一些,但群众满意度提升了,这就值得。”

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门前三包”,从“六联六建”到“e三明”,坚持问题导向,制度化、常态化成为三明精神文明的有力保障。

法治保障先一步。这些年,三明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数十项地方性法律法规,从立法规章层面推动创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和城市治理顽症难题中的作用。

共创共建更扎实。成立区域共建精神文明协调委员会,形成“六联六建”区域共建模式,建立完善厅级领导联系市区共建片、市直部门属地攻坚、街道社区全面参与的“街长”“巷长”“楼长”等系列制度,构建起“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限时必达标”的创建保障体系。

全员广泛参与。截至目前,“志愿三明”网络平台注册志愿者超30万人,各类支援服务组织和队伍3400多个。涌现出一批“福建好人”“中国好人”,他们用善意传递着向上的力量。

“我喜欢三明的理由,是斑马线前的一次次礼让,是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是遇到困难时有热心的志愿者……”在三明买房安家的云南创业者王贵之如是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