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八闽乡讯 > 福州 > 正文
文明之花,俏在村镇
2020-12-16 10:48:21 苏依婕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许丽蓉  

移风易俗、评星级户、志愿服务……福建省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乡村面貌换新颜

文明之花,俏在村镇

东南网12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苏依婕)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福建省共有67个村镇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殊荣。“全国文明村镇”每三年表彰一次,是目前对一个村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的最高评价。近年来,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强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持续倡导移风易俗,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实现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美起来。

移风易俗有新招

“安康幸福人人爱,赌博浪荡成祸害。打捕查某积极赚,一家大小乐开怀。……”在泉州市惠安县山霞镇,文明、禁赌等宣传内容以闽南语歌谣的形式,通过综治巡逻队、环卫清洁车的小喇叭,传入街头巷尾,深入田间地头。

近年来,山霞镇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细化婚丧喜事操办规范。同时积极引导乡贤、企业家,将原计划用于礼俗开支的资金用于捐建乡村少年宫、建设教学楼、设立“奖教奖学基金”等公益事业。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水车、石磨、石臼等农家器具,惠安风格服饰、古早床、婚轿……在山霞村文化公园旁,坐落着一家“古早味”民俗馆。80岁的乡贤陈木春2014年自费整修自家祖厝,从惠安各地搜集了近千件反映明清以来闽南民风民俗的老物件,建成“农家民俗馆”免费对外开放。如今,民俗馆已成为福建省家风家教示范点和山霞镇妇女、青少年活动教育基地等,也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乃至海外侨胞前来参观。

用家风带村风,以村风扬民风。在陈木春的带动下,山霞、田墘、下坑等村的村民将空置的成片古大厝,改造修缮成南音室、书画室、阅读室等群众休闲文化场所。以往使用率低的祖祠也变身农村调解室、文化讲堂、家风家训馆、孝文化教育基地等,成为农村精神文化教育的新窗口。

争先创优村貌新

“以前村民生活垃圾乱扔、柴火乱堆、家禽放养,到处脏乱差,村民常常因小事争个不休。”回忆起村子的过去,三明市三元区西际村原党支部书记余振远深有体会。如今,村里每家每户争先创优,共同参与环境整治,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近几年,西际村大力发展果业,探索强村富民路子,同时引导村民开展“创十星、评十户”活动,对于在道德、诚信、守法、公益、卫生、文化等十项内容达标的家庭给予“十星级文明户”牌,并张榜表彰。村民自评互评,每季度查评一次,好的村户奖励,不好的摘“星”。目前,西际村共有180户,“十星级文明户”有164户,达到90%以上。

2019年6月,西际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整合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会议室、文化体育广场等现有村级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形成固定的实践场所和配套设施。西际村曾是红军情报传递、信息联络、紧急物资输送的重要转运站,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因此,实践站还联合小学培养了一支“红娃娃”宣讲队,由小学生当讲解员,传承红色基因。此外,成立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乡风文明倡导队、农业技术推广队、爱心帮扶志愿队4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活动。

农民文明素质教育是提升乡风民风的重要抓手。在西际村,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也在不断实践中。每月都有农业专家到村里,为村民们开展柑橘种植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受到广泛欢迎。

志愿服务暖人心

在漳州市东山县铜陵镇顶街社区,每条巷道口和古厝外墙都挂着一个牌子,标明责任人姓名和联系方式、镇挂钩干部、共建单位党员、服务区域和岗位职责等。红帽子、红马甲、小红旗,辖区各个角落都有“小巷管家”志愿者的身影。

“大家有什么问题都愿意找‘小巷管家’。在志愿者的带动下,大家自觉管好家门口的卫生,还自愿参与社区各项事务。”顶街社区书记林惠儿说。自2019年1月顶街社区有了“小巷管家”后,这些来自社区的热心志愿者每日巡、勤随访、随手做、实时报,做好绿化养护、环境卫生整治、邻里纠纷调解、古城游览向导、治安维稳巡逻、弱势群体帮扶等事务,传递社情民意,成为社区治理的左膀右臂,有效调动了辖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好厝边”“初心红圆梦”“邻里守望”……在铜陵镇,各个社区都有一支像“小巷管家”一样的特色志愿者团队。同时,还有56支基层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经常性开展家园整治、交通文明劝导、义诊、免费理发、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妇女儿童开展扶贫助困送温暖行动。互帮互助,共议家园事,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与服务,社区活力也被大大激发。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