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黄琼芬 通讯员 李宏图)11月中旬,德化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个荣誉,来之不易。 2018年以来,德化坚持“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工作理念,一直聚焦服务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努力建设秀美之城、幸福之城、文明之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秀美之城颜值高 晨光微曦,雾霭轻柔。 冬日的清晨,山城德化还未完全醒来,但位于县城城南的南门农贸市场已经开始热闹起来,晨起买菜的市民在市场内穿梭,只见摊位整齐有序、地面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整齐,市场显得井然有序又整洁明亮。 德化县南门农贸市场始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是德化中心城区最热闹最繁忙的农贸市场。农贸市场不仅是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而且关乎百姓的食品安全。去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德化对南门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经过改造的南门农贸市场,不仅环境整洁、管理规范,而且实现一品一码追溯、安全消防监控,并具备食品安全检测功能。 “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德化县城市管理局局长郑德全介绍,围绕这一宗旨,2018年以来,德化根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投入90多亿元,推进包括各大农贸市场改造在内的100多个市政提升工程,完成瓷都大道、浐溪两侧景观风貌、唐寨山公园等项目的建设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德化还通过开展项目攻坚、城乡“6+4”提升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实施一批道路、绿道、桥梁、停车位等方面的工程,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 颜值提升的还有农村。近年来,德化通过在乡村全面推广“一清二整三美化”,以一体化方式,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农房、村容村貌专项整治,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提升改造后的高颜值如何守护?德化利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把29个文明片区划分为146个文明网格,由机关企事业单位担任文明网格的“格长”,全面负责该网格内的市容市貌整治工作。“每个网格配备‘1名乡镇责任人+1名村(社区)两委+1名城管+1名交警’基础创建队伍,通过下沉执法力量、形成责任闭环,确保城市保持高颜值。”德化县创城办负责人李小霞说。 幸福之城有温度 午餐时间一到,德化县盖德镇林地村“爱心厨房”内,一道道热气腾腾的菜肴被端上餐桌,林地村的老人共聚一堂,享用美味的爱心午餐。 今年9月,林地村“爱心厨房”启动。“通过爱心人士、乡贤捐资捐物,林地村筹集善款30多万元,建设了‘爱心厨房’,为村里的老人提供爱心午餐。”林地村第一书记潘伟龙说。 近年来,德化把“关爱农村留守老年人系列爱心工程”作为一项工作重点,通过开展“爱心食堂”“爱心理发”“爱心互助”等活动,为农村留守老人搭建沟通交流互动平台,让留守老人得到更多帮助和关爱。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为了让每一个群体都能感受到爱的温度,提升城市精神高度与人文温度,今年初,德化在推行“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系列爱心工程”的基础上,积极创建“爱心幸福城”。 “为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德化邀请全县500家企业、2000名个人组建‘瓷都爱心会’,发展了一批‘爱心幸福城’创建青年志愿者。今年5月,德化还成立‘爱心联盟’,70多支志愿者队伍加入联盟。”德化县委文明办主任郭昌筑介绍,在此基础上,德化开展“文明创城 志愿先行”系列活动800多场次,组建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各村(社区)志愿服务队、憨鼠爱心小分队、小喇叭文明交通志愿劝导队等志愿服务队伍300多支,5.4万名在册志愿者积极提供志愿服务。 文明之城气质佳 “这几年,人们都自觉了,垃圾不再随地乱扔。”作为龙浔镇的一名环卫工,60岁的林成均负责大洋社区卫生保洁工作已有10多年。在他的印象中,过去随地乱丢垃圾时有发生,如今很少见到有人在街头巷尾或树下乱丢垃圾。 为了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城市文明的实践者和代言人,德化以建设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为契机,在贯通三级阵地、拓展七大平台上下功夫。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德化搭建理论宣讲、社会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与卫生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乡风文明建设等七大平台,统筹整合各类资源,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体系。”郭昌筑说,截至目前,德化已成立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15个,各实践所(站)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300多场次。 德化还深化移风易俗,提升乡风文明。通过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成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发挥乡贤、老党员等群体带头作用,倡导“婚喜事新办、丧葬事简办、神佛事少办、迷信事不办”文明新风。 以德育人、以文化民。通过公益宣传、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如今,行走在德化县的大街小巷,时时可以感受到文明新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