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苏益纯 通讯员 林开艺 王永兴)“我们的科技特派员队伍越来越壮大,已达1770名。更重要的是,院士的加盟,将为企业创新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11月30日,漳州市科技局局长周俊雄说。 日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领衔的5位专家学者加入漳州科特派大家庭,入驻福建大北农水产科技公司,开展淡水鱼、海水鱼繁育以及海洋微生物芯片及功能性制品研究。“科特派团队均是鱼类遗传育种、微生物学和鱼类病害防控方面专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大北农水产公司经理夏冬梅告诉记者,公司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海洋生物科技销售近3亿元。以往,企业通过院士工作站,与院士们开展网络互动,解决疑难杂症。如今,企业发展面临新问题,以往的“针灸式”技改很难解决。 “这几年,曾经是南方沿海名贵海产经济鱼类的金鲳鱼和加州鲈鱼,面临生产缓慢、存活率低下、养殖效益不高问题,导致饲料价格下降,部分中小饲料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夏冬梅说,若采用性价比较高的替代性饲料,会引起鱼类肠道和肝脏损伤等一系列问题。如何通过聚焦打造产品,让饲料既贴近养殖的营养需要,又具有成本和性价比优势,成了科特派亟须解决的课题。今年6月,刘少军等5位院士与派出单位、大北农水产签署三方协议,致力破解当前饲料企业生存发展难题。 “这些难题将成为未来的攻关方向。三方协议签署后,院士科特派不只教技术,而是要按照个人签订预定目标任务开展科研,计划在一年内,完成淡水鱼、海水鱼繁育及新品系培养等4个研究项目,为渔业科技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周俊雄表示,院士当科特派能推动行业共性痛点的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科技局也会做一些统计和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在科研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而科学的工作方案。一旦科研遇到困难,项目方也可以申请科技局帮忙,形成“主管单位+企业+科技特派员”的互动机制。产学研帮扶工作结束后,省市两级还有专门补助,促进成果转化。 目前,漳州已在全省率先实现科特派建制村全覆盖、乡镇科特派工作站全覆盖和省级科特派乡镇全覆盖,并首创台胞科特派拓宽选认渠道,引进院士科特派等高层次人才,持续培育输出一批面向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技术需求人才,推动“科特派+工业”“科特派+现代农业”“科特派+美丽乡村”“科特派+精准扶贫”再提升。 “面向高质量发展需求,我们积极争取省内外大院大所的精兵强将参与。”周俊雄表示,漳州将以选认院士科特派为突破口,组织院士科特派开展技术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育等工作,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创造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