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頻道 > 八閩鄉訊 > 泉州 > 正文
從「倒一」到「第一」的逆襲
2020-11-16 10:01:28 李向娟 莊國輝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許麗蓉  

泉州泉港區惠嶼島村民在大力發展海水養殖中,把信用視若珍寶,贏得金融支持,找到致富奔小康的路徑

從「倒一」到「第一」的逆襲

福建日報記者 李向娟 通訊員 莊國輝

初冬的泉州市泉港區惠嶼島,海風輕拂,浪花飛卷。

肖錦斌家的海島民宿,依山面海,每逢周末或節假日時,他們家的客房總會爆滿,一房難求。

肖錦斌是泉州泉港區惠嶼島渡輪的船長,也是惠嶼村的村民。他養殖海帶多年,賺了錢,便在老家蓋起了三層小洋樓。這幾年,眼看著惠嶼島人氣與日俱增,遊客紛至沓來,他和妻子商議,決定把自家洋樓改裝成6間民宿,但資金短缺,他便向泉港區南埔信用社申請信用貸款30萬元。

惠嶼島,是泉州市唯一的海島建制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和「全國最美漁村」。在這個僅2平方公裏的小島上,目前生活著399戶近1500名居民。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靠海上養殖業和休閑旅遊業。

「這幾年,我們貸款,只要憑信用,不需要擔保,就能輕松申請到,另外還能自助循環貸,特別方便!」肖錦斌說,他之前向銀行多次貸款,緩解了海帶養殖的資金難題。

惠嶼島民的「輕松貸」,緣于20多年來積累的好信用。

惠嶼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肖清林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初,惠嶼村缺水缺電地又少,交通極為不便,村民僅靠捕撈維生。老百姓的日子很清苦,照明靠煤油燈,過渡靠小舢板,小學村部都是石頭危房……

如何幫助村民脫貧致富?2003年,村裏召開大會,最終討論決定,海水養殖才是村民脫貧致富的最好路徑。肖清林告訴記者,當時,村主干主動找到南埔信用社尋求信貸支持,「可是,剛開始,信用社也有顧慮,沒有抵押物擔保,風險如何管控?」

為此,肖清林與村主干商量,想方設法搏一把。于是,他回村召開村民大會,最終討論通過「養殖戶要把房産做抵押,貸款必須用于養殖,如果惡意賴賬,賣房償還」等條款。「當初的這個大膽承諾,幫助村民解決了貸款難,尋到發展的新路子。」回憶過往,肖清林感慨萬千。

惠嶼村養殖大戶肖秋榮成為第一筆貸款的獲益者之一。2003年,他向農信社貸到了5000元。「當時,對我而言,這可是一筆天大的數字,都用來養殖海帶、牡蛎等了。」肖秋榮家養殖的海産品種越來越多,規模也越做越大。肖秋榮從最初的小養殖戶成長為養殖大戶。

像肖秋榮這樣嘗到致富甜頭的惠嶼村民,愈發懂得信用的珍貴,誠信的力量在這裏慢慢增長。自此,惠嶼島養殖戶們都做到按期還貸,實現一分不缺、一日不遲的完美信用記錄。「每月30日交利息時,我們村裏大喇叭一廣播,大夥兒齊刷刷交好月利,多數時候還會提前兩天繳齊。之後村裏派專職人員乘船送到銀行,十幾年來從未失信過。」肖清林說。

2012年,惠嶼村被中國人民銀行授予全省首個「金牌信用村」稱號。現在,惠嶼村民到農商銀行,只要憑一張身份證,就可輕松申請到10萬元的無抵押貸款,同時無抵押貸款額度也提高到10萬元至30萬元。

在「金融活水」的澆灌下,全村319戶搞起多樣化的海産品養殖,人均年收入也年年攀升,從2003年的2450元攀升至2006年的5000元,再到2012年的3萬元、2019年的6萬元……

除了金融助力外,各類的扶持政策也激活了海島發展動力,小漁村悄然發生了巨變。

從跨海輸電線路到越海飲水工程,再到「惠嶼號」鋼制渡輪……惠嶼島徹底告別了不通電、極缺水、出行不便的曆史。

行走在惠嶼島,記者發現,這裏的村道整潔,綠樹蔥茏。在一處新修整的沙灘邊上,一座剛改造的藍色新型塑膠網箱引人注目。

「我們先行試點,改造完成一個新型塑膠網箱,把它打造成集養殖垂釣、觀光餐飲休閑為一體的現代化休閑養殖基地。」肖清林告訴記者,未來3年,他們還要改造8000口傳統網箱,帶領全村邁入海上漁業發展新路子。

2015年,泉州籍國際藝術大師蔡國強在惠嶼島點燃了長500米的煙火藝術作品「天梯」。一時間,惠嶼島聲名遠播,一撥撥遊客紛至沓來。

2019年,惠嶼島新碼頭和遊客服務中心建成,渡輪一天12趟,隨時可進出。肖清林說,有了這樣的便捷交通條件,惠嶼島正瞄準旅遊發展新路子。目前,惠嶼村成立了惠嶼島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和惠嶼島漁業開發有限公司,都實行集體股份制改革,村民全員入股,以期實現「資源變資産,村民變股民,民房變民宿」。

如今,惠嶼村憑著外力幫扶和産業富民,變身為村集體年收入20多萬元的現代化美麗漁村,實現了村民人均年收入從泉港區倒數第一到全區最高的逆襲。

相關閱讀:
香港回歸20周年
更多》閩港要聞
更多》圖片新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