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香港金管局高级助理总裁刘应彬在新闻发布会上。 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 摄 新华社香港10月5日电(记者张欢)“香港将在2020年11月16日发行新一批通胀挂钩债券(iBond),目标发行规模为100亿港元,可根据市场反应提高至150亿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5日公布了此项消息。 这是香港时隔4年再度发行iBond,此举不仅利于本地零售债券市场发展,更是在经济时艰中惠及民生,为市民提供保本和赚取稳定回报的投资选项。 早在今年2月,特区政府公布了以“撑企业、保就业、振经济、纾民困”为目标的本年度财政预算案,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宣布,计划在2020年再次发行iBond。 iBond是香港特区政府发行的为期3年的零售债券,每半年派息一次,利率分为浮息和定息,浮息与香港综合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平均按年通胀率挂钩,最终派息水平以浮息和定息中的高者为准,债券到期日本金将全部偿还投资者。这种结构简单和收益有保障的债券为不少小投资者打开了投资渠道。 2011年,香港发行了首批100亿港元iBond,持续至2016年,其后因为全球利率水平趋升、香港通胀水平不高而暂停。 10月5日,香港金管局高级助理总裁刘应彬(右二)在新闻发布会上。 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 摄 “此次iBond回归,主要是因为全球正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低息环境将高概率地持续较长时间,同时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在中长期引发的通胀风险不容忽视。”金管局高级助理总裁刘应彬表示。 根据iBond的结构设计,如果CPI呈负数,其固定的最低回报可以确保投资不会因通缩而陷入零收益;如果通胀升温,iBond的回报将与CPI升幅挂钩,投资者的回报至少追得上通胀水平。 刘应彬说,考虑到目前的环境,新发行的iBond堪称“加强版”,所设置的最低利率保证达到了以往的两倍水平——2%,这在目前的超低息环境中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批iBond的目标发行额为100亿港元,根据市场反应,发行量可以提高至150亿港元。 金管局货币及结算处主管阮志才介绍说,在疫情防控的环境下,监管机构提倡市民通过电子渠道认购债券,新一批iBond的认购日期从10月23日开始至11月5日结束,市民可以通过配售银行、香港结算公司、证券经纪进行认购。债券将在发行翌日(11月1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在二手市场买卖。 “在这批iBond之后,紧接着将会发行以65岁或以上长者为对象的银色债券,两项债券的总发行额不少于130亿港元,如果认购反应理想,会考虑加码发行。”陈茂波在其网志中透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