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八闽乡讯 > 三明 > 正文
【帮企助农】三明沙县:“蛋定青年”撬动创业青春
2020-09-18 15:30:14 刘惠萍 许琰 罗璐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许丽蓉  

东南网三明9月18日讯(本网记者 刘惠萍 通讯员 许琰 罗璐)90后,电气自动化,鸡蛋……这些词你可能想象不到同时汇聚一个人身上会碰撞出怎样奇妙的火花?在三明市沙县青州镇管前村,创业青年张道祥巧妙地将这些标签贴在了自己身上。

大学生变“鸡农”

从青州镇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半个多小时,来到了张道祥的养鸡场,他正在鸡棚操作打料机进行上料。

近1200平方米的养鸡棚内,一排排鸡笼整齐有序,16000多只鸡正在鸡舍里吃食,地面上没有任何粪便,温度也十分适宜。

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的张道祥,学习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大学期间,爱折腾的他一直怀揣着创业的想法,做过业务销售、驾校招生、企业招聘等。大学期间,他一有时间就回老家帮忙父母管理鸡场,并注册成立了沙县青舟家庭农场。

万事开头难,刚接手鸡场管理时,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上缺乏养殖经验,张道祥常常忙得晕头转向。“每天五点来喂鸡、捡蛋、打扫鸡舍,忙完就将近中午了,休息一下又要继续。”传统的人工养殖,让他疲惫不堪,他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鸡场进行一番改造。

为鸡舍安装打料机、喂料机、传送带,将人工喂养变为半自动化;鸡舍气温变化大,太冷太热容易导致产蛋率下降,他就安装水帘风机将温度控制在28度左右;地养、网养利用率低,他建起了立体鸡笼,单棚舍可养30000只左右,这些都是张道祥的“杰作”。

在他的改造和管理下,两年时间鸡场的规模从5千多只增长到了2万只。见鸡场步入正轨,张道祥返回学校继续学业,学习期间,每个月都抽空回家,帮忙父母照看管理鸡场。

有苦也有甜

多年的经营,鸡场已经成了张道祥念念不忘的牵挂。大学一毕业,他就回到了家乡,从父母手中接手鸡场,当起了“鸡司令”。

然而创业之初,一个个挑战接踵而至。刚接手鸡场不久,国内H7N9型禽流感疫情爆发,鸡蛋和活禽价格骤降,面对着2万多只鸡和每天1000多斤的鸡蛋,张道祥只好忍痛低价处理,减少损失。“最低的时候一斤鸡蛋卖两元多,一天光鸡蛋就要亏八九百元,这还不算淘汰的母鸡。”张道祥回忆道。

天气转暖后,禽流感得到有效控制,鸡蛋价格开始猛涨,但那时鸡场只剩了1万只鸡。为了挽回损失,他赶紧采购“青年鸡”赶场。好不容易到了鸡快生蛋时,没曾想,到了冬季气温降低,禽流感病毒再次席卷而来。

吃一堑长一智,从那以后,他就对鸡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同时自己也加强对市场的学习和预判,避免因经验不足造成的损失。

今年春节,突如其来的疫情又给他提出了挑战。从各媒体上得知疫情发生后,考虑到可能面临的饲料短缺,他提前备好充足的玉米、豆粕。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从大年初二开始,为防控疫情,各村严禁车辆进出,鸡场里的鸡蛋运不出去,加之不知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储备的饲料每天都在减少,数万羽蛋鸡面临断粮,这些都让张道祥心急如焚。

看着仓库里的鸡蛋越积越多,他当机立断找村里商量,将库存的鸡蛋在本村和周边村进行低价售卖。“那几天就拿着鸡蛋每家每户推销,大家多多少少都会买一些,当时如果没及时处理,损失可就大了。”最终短短4天时间就卖出了200多箱鸡蛋,解决了鸡场的燃眉之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张道祥的农场已经初具规模,拥有蛋鸡舍三栋,存栏京红一号、京粉八号等优秀品种5万羽。他始终遵循原生态、无抗生素养殖的原则,因此他的土鸡蛋、绿壳蛋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一上市,就销售火爆。2019年,农场禽蛋共销售约36万斤,服务超过50家大小商超、便利店及网店,销售额达200多万元。

怀揣鸡蛋“梦”

今年,闲不下来的张道祥有了新的目标和规划,他正着手将鸡场立体养殖向智能化养殖转型,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集成养殖、污粪处理、监控等系统,对温度、湿度、光照等大数据进行建模,打破过去凭经验养殖的困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同时,他还引进了最新的鸡粪干燥脱水处理,将鸡粪放入棚内,利用太阳能干燥脱水加工处理后,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种植果蔬,实现鸡粪零排放。

在品质把关与提升上,他采购优质新鸡苗,搭配牛乳清喂养、加入独特酵母菌与益生菌、自配饲料等方式,扩大可生食鸡蛋、富硒鸡蛋以及低胆固醇蛋等“拳头产品”的规模,打造高端优质产品。

最近,张道祥还打起了鸡蛋自创品牌的主意。今年8月,他的沙县青舟家庭农场被选为2020年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获得了8万元的补助。他计划用这笔钱,在城里开启第一家自营门店,迈出他打造“青舟”品牌的第一步。

“过去我们一直在打基础,鸡蛋都是通过经销商渠道销售,开自营店做品牌是我的梦想,现在我觉得已经做好准备,让鸡蛋接受消费者面对面的检验。”张道祥信心满满地说道。 

“帮企助农”公益行动: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三明市委网信办联合东南网策划开展三明市首届网络文化节之“帮企助农”公益行动,利用全媒体立体化、多渠道宣传优势,为三明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力量。如果你是企业主或农户,在生产销售中碰到难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取得联系。

1.关注“网信三明”或“东南网三明站”微信公众号直接留言。

2.致电东南网三明新闻热线:0598-8252720反映。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