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网8月14日讯(记者 吴文凯 通讯员 张上波)沪明小学完成初步验收,进行招生;三元区新东霞小学整体装修基本完成,即将交付使用;我市被教育部确认为全省唯一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今年高考再创佳绩,理科、艺术类美术专业全省第一名又在我市……近期,我市教育战线好消息频传。 受城镇化进程加快、二孩政策等因素影响,三明市区就读学生越来越多,学位资源紧张。教育事业是有效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如何才能给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去年以来,我市通过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补齐硬件短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举措,推动全市教育软硬实力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满意度。 凝聚全市合力 促进教育发展 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我市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把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补齐教育短板作为推进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需求优先满足。我市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以改革的办法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了教育事业上新水平。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补短板提质量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市区基础教育总校制办学的意见(试行)》《关于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快教育发展,着力解决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短板问题。 部门协同多加法、少减法、出实招。编制、人社部门在教师招聘、职称评聘、制度改革等方面给予优先倾斜;财政部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需求,2019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64.78亿元,比2018年增长6.08%;发改部门把教育项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作为优先发展领域给予支持,2019年协同教育等部门争取省上补助资金1.46亿元。 解教育之所难,急教育之所急。公安、综治、住建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合力共为推动教育发展。爱心企业、人士捐资助学、回馈桑梓。 练内功、强管理、同发力。教育系统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体面、自豪的教育为抓手,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施基础教育“强基、壮腰、筑梦”三大工程,落实基础教育“总校制”办学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和下沉,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优化学校布局 补齐硬件短板 8月初,记者走进三元区新东霞小学,看到项目整体装修基本完成,教学设备陆续进场安装。 据悉,作为三明市区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之一,新东霞小学将开设48个教学班,容纳学生2160人,有效缓解东霞片区学生就近入学需求。 推进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有效解决市区“上学难”问题。市委市政府把优化市区教育布局,加快解决市区学位不足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去年,我市研究出台《三明市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应急项目按照“程序不减、时限压缩、应急管理、四项保证”的要求,实行“政府统筹、国企承建”交钥匙工程,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效。 17个市区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概算总投资达14.66亿元,项目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后,可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5075个。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11个,其中竣工2个,累计完成投资约3.4亿元。梅列区沪明小学等6个项目将于今年秋季投入使用。 优化学校布点布局,补齐教育资源短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去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初中教育资源布局,三明一中、泰宁一中、沙县一中等7所高中复办初中。2019年,全市实施公办幼儿园、校安长效机制建设等项目147个,新增学位1.88万个,有效缓解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不足问题。今年,全市实施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24个,新增学位8280个,实施校安长效项目29个,新增学位4700个。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仅去年,全市就投入约76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及智慧校园设施建设,3个公共服务事项列入e三明全程网办事项,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录取查询等全面接入e三明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强化队伍建设 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我市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增加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着力解决教师“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问题。截至2019年9月,全市共追加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9823.52万元。 教师职务晋升机制、表彰奖励机制、职称评审机制……一系列正向激励机制“组合拳”,进一步激发全市教师教学积极性。经测算,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已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完善补充调配机制,破解基层教师缺编难题。教育系统认真落实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从市本级共调剂1696名事业编制专门用于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019年多次组织专场招聘会,招聘到位紧缺学科教师350多名。 此外,我市着力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推进教师周转住房建设,为基层教师创造良好条件,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推动农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研体制改革大胆破冰。去年,我市建立健全行政、教研同心同向机制,三明电大和市教科所整合顺利完成,三明教育学院正式挂牌运行。 针对名师名校长和学科带头人偏少难题,深化与厦门、北京教育学院教育交流协作,加快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挂职锻炼、跟岗学习等形式,加快校长、教师专业化成长,我市省、市级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由1500多人增至2600多人。2019年,全市遴选市名师培养人选59人、市名校长培养人选52人、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63人,组建市名师名校长工作室40个。 深化改革创新 保障教育公平 针对“跨片择校热”现象,我市创新开展“总校制”改革,探索以强带弱、一体化衔接、强校领跑、“紧密型单一法人”和“联盟型多法人”等五种结对模式,今年试行优质分校再带分校模式,全市已组建58个总校制学校,结对分校102所,实现各县(市、区)和基础教育各学段“两个全覆盖”,受益学生约8万人,各分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有效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免试就近入学,严控择校行为。日前,沪明小学发布《2020年秋季报名工作指南》,学校按照程序实行片区招生。我市按照义务教育划片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强化学籍管理,充分保障每个孩子平等接受教育权利,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100%、初中98%以上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目标。 探索积分制入学制度,深化招生制度改革。1月21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三明市区小学非“三统一”人员子女积分入学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推进积分制入学工作。目前,市区小学通过积分入学系统基本完成招生工作,共接收一年级新生5000多人。 三明市共有留守儿童2.7万多名,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市政府下发《三明市开展贫困留守儿童“雏燕”关爱行动工作方案》,完成困境儿童摸底、建档立卡工作,市教育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让每个留守儿童自信、从容成长。同时,全面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帮助家长解除后顾之忧,进一步增强群众教育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