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学生街(施埔路)特色街区月底开街
学生街(施埔路)特色街区月底开街。记者 吴晖摄 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 学生街(施埔路)特色街区月底开街——这是9日记者随市领导督导检查新一轮古厝保护提升工作获悉的。学生街(施埔路)特色街区在整治提升中,采用“微更新”手法,结合“十位一体”工作,免除大拆大建带来的文脉断层,分类施策,切实提升街区品质和区域景观,并提前谋划招商,引入新优业态,让整治提升后的街区既有老味道,又有新形象,在给人带来满满“回忆杀”的同时,又焕发时尚活力,予人耳目一新之感。 9日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学生街原来的危房、违章建筑以及与街区景观不协调的建筑已拆除;原本杂乱无章的广告招牌已清理整治完毕;原本纵横交错、破旧的杆线及箱柜已得到拆除、规整。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街区整治提升中,对街区内的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进行房前屋后基础设施及景观整治提升,目前施埔路已全面完成,支巷完成近八成。同时,整治提升中还对街区内不协调的建筑立面进行景观精准整治,现已完成60处,其余的10处进入扫尾阶段。 城区环境整治不仅涉及城市形象,还事关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此次在学生街(施埔路)特色街区整治提升中,街区市政配套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整治提升中,着力打通一街八巷9处节点,并疏通了断头街巷,街区老旧街巷得到了整治提升。街区还新增了不少小公园。9日,记者在学生街南入口处看到,原先这里近400平方米的铁皮房和其他违章建筑已被拆除,原本杂乱的线缆已规整,被打造成一个小公园,公园内有雕刻作品、休闲长椅,园内的一排红砖矮墙,化身青春墙绘,时尚而有活力。 除了“拆、整、修”,整治提升中,还在“留”与“疏”上做文章。街区的13处历史建筑遗存得到了保护,街区内鱼骨状的街巷肌理得到了保留。值得一提的是,街区内的历史要素,如高大的乔木、水塔、坊门和防空洞等,依旧在原处等着大家。此外,学生街上,原有3段共70米长的围墙,遵循“透绿、透光、透风、透景”的原则,改造成通透式或半开放式的墙体,打通了视线通廊。 位于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旁的施埔路,以销售各类新潮服装、饰品、小吃等闻名福州。这条于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街巷,到上世纪90年代日渐繁荣,商铺激增,成为人气爆棚的购物宝地,被称为“学生街”。 学生街(施埔路)特色街区于去年10月启动整治提升,街区包括施埔路和8条支巷,总长1350米,其中主街约600社。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街区整治提升前,虽然人气爆棚,但存在着不少问题与隐患,如历史建筑缺少维护,危房数量大,违章建筑多,店面立面破旧,各种线缆杂乱,安全隐患大;道路巷道路网不完善,市政管网、消防等配套设施短缺;公共空间缺乏;业态混杂,整体低端化,缺乏增长后劲等等。 市民林女士上世纪90年代末毕业于福建师大,后留校任教。她告诉记者:“学生街承载了我的青春记忆,当年下了课与同学到学生街,一边吃着烤串,一边闲逛,是学生时代最开心的事。希望经过此次整治,业态也能得到提升。” 项目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业态提升是此次项目整治提升的重点之一。”据了解,街区已提前谋划,立足资源,深挖文化内涵,下大力规范、提升街区业态,在引入直播带货、体验经济等新优业态的同时,通过引导、提升等对现有业态进行分类施策。目前已引入新优业态商家10余家,包括华为专卖店、春伦茶业、小象馆等等。开街后,还将不定期举行闽剧、评话、街头演奏会等,彰显夜色经济、学生休闲娱乐、居民消费和学生街文化等特色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