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財政局獲悉,近日,我市出台《關于堅持精打細算過緊日子加強支出管理的實施意見》,將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用「政府的緊日子」保障「群衆的好日子」。 《意見》要求持續壓減一般性支出,規定因公出國(境)經費和差旅費支出均比上年壓減50%以上、公務接待和會議培訓相關支出均比上年壓減60%以上。為達到壓減目標,推動各部門單位厲行節約,服務各項民生重點工作,我市建立和完善一般性支出監測機制——市直各單位繼續落實「三公經費」月報制度,市財政部門逐月監測市直各單位上述各類支出占上年度決算數的比例,因公出國(境)經費超過50%、公務接待支出超過40%、會議培訓支出超過40%、差旅費支出超過50%的單位,暫停審核其相關支出計劃,並將會同審計等部門對未達年度壓減目標的單位進行重點檢查。 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重點項目」的支出原則,我市優先保障「六穩」「六保」重點任務,全力保障脫貧攻堅經費支出,支持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安全生産、創新發展等,其余非剛性非急需支出一律暫緩安排。 同時,建立大額資金撥付審批機制。單筆400萬元以上(含400萬元)、不屬于上述保重點方面支出的資金,根據庫款情況酌情分期分批撥付。市直各單位除疫情防控、複工複産方面的支出確需追加預算外,對其他涉及新增資金安排的,原則上由市直有關單位通過年度部門預算資金統籌調劑解決。 為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意見》明確要清理和盤活結轉結余資金。2019年及以前年度的結余資金、2020年非剛性非必須的部分項目支出原則上由各級財政部門全部收回統籌使用。同時,加快地方政府債券的撥付使用,在債券資金下達後一個月內撥付到項目單位,不得截留、擠占和挪用。進一步強化資金管理監督,重點對疫情防控、扶貧資金等開展專項檢查,建立和健全「1+X」監督機制。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專項資金安排的重要依據。(閩南日報記者 郭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