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大力推進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取得實效 護好青山綠水 繪就美麗畫卷 仲夏時節,陣雨過後,位于閩江上遊富屯溪段的富金湖畔,草木蔥茏,空氣清新……漫步其間,富金湖沿岸文化長廊等人文景觀,和龍山、觀靜山自然景觀和諧映襯。 有著十年遊泳經曆的市民肖邦明感觸良多:「過去一發洪水,水渾得不得了,得好幾天才能變清。近幾年,暴雨過後,只要等上幾個鍾頭,水就明顯清澈了。」 如今的富金湖宛如一幅山水畫卷,但在幾年前,富金湖區域由于森林林分單一、天然濕地功能退化等原因,成為了閩江上遊典型的生態問題集中區域,部分鄉鎮還是省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 富金湖畔的改變,源于南平市堅持治水優先,以「水美」點亮「城美」,在全國率先開展「水美城市」建設,升華于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為理念的南平市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該試點計劃總投資約50億元,其中中央資金8.27億元,省級資金10.29億元,市、縣及其他資金31.45億元。 搭上政策東風,順昌縣因地制宜,在閩江上遊富屯溪和金溪交彙處建起了「三江四岸」18公裏濱水景觀帶,將岸線打造的十大工程、33個項目串聯成線,勾勒出一座山水相依、城景相融、和諧共生的生態新城。 「富金湖區域,是我市打造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省級精品示範工程之一。我們想借此告訴大家,『自然』與『繁華』並不矛盾,而是相得益彰的關系。」市山水林田湖草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張明富介紹,全市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共5項,其中富金湖成效最為顯著。 「生活了大半輩子的順昌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好幾年沒見的朋友來順昌玩,開玩笑地說真是『女大十八變』啊。」一年前,家住順昌縣城的徐振鴻與親友們相約在附近富金湖畔添置了新房,「和這裏的水近一點」。 生態保護系統治理,不僅讓岸美了,更增強了湖水的淨化能力。見著富金湖的水越來越清澈,到富金湖遊泳、來岸邊散步的人越來越多。吳丹早年在深圳闖蕩,去年春節前夕與家人沿著環湖慢道走了一圈,被這裏的景致所吸引,便辭去工作回到家鄉就業。每天清晨,她都會堅持到濕地公園打打太極、吸吸氧,然後再去上班。 2018年,南平在大力推進「水美城市」建設的同時,主動融入「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把生物多樣性保護、廢棄礦山生態修複和地質災害防治、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等統一到城市發展建設中來,做足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特色文章,打出「組合拳」,有效發揮了項目和資金最大的集聚效應。此外,市、縣高效協調聯動,以及「建」「管」「治」「護」同時推進,開辟了一片片「新天地」。 將目光從一個縣城投向全市,會發現南平市立足綠色生態的建設正如火如荼。 圍繞行政中心搬遷,南平市堅持生態優先,精心策劃了《武夷新區生態保護修複項目實施方案》,研究制定山水山地生態城市開發導則和城市綠化導則,指導山水山地生態城市建設,把大規模城市開發對生態産生的影響最小化;針對生豬養殖最集中的斜溪流域,南平通過流域水環境治理及生態修複工程建設,根除斜溪畜禽養殖汙染,改善周邊村鎮的生態環境;將5G、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技術,運用到南平市閩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各績效目標跟蹤管理中來,為修複工程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福建省總體咨詢服務專家組組長、高級工程師吳濤說,南平市在推進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作中,堅持規劃引領,將試點與民生改善結合起來打造亮點工程,充分發揮示範作用,而探索「生態修複+」引領綠色産業發展,又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通過這一系列創新,南平市將為全省乃至全國開展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複工作提供可借鑒、可複制的經驗。(閩北日報記者 林夢琳 鄭金富 池亮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