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7月12日电(记者王一娟 闵捷)春秧街、李节街、启超道、白沙道……在香港星罗棋布的街道中,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街道有30多条。数量虽少,却记录了一代又一代先辈勠力奋进、心怀家国的感人故事。 没有这些先辈的艰苦努力、筚路蓝缕,就没有香港的今天。那些铭刻在街道上、有时代印记的名字,深深地嵌入历史记忆的深处,时至今日依然散发着温煦之光。 在艰辛中崛起 取得街道“冠名权” 行走在香港街头,几乎触目皆是诸如砵甸乍、爹核士、鸭巴甸等具有浓厚殖民色彩的街道名,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街道,在香港长长短短4000多条街道中数量并不多,若不细心寻找很容易错过。 铜锣湾,是香港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白底黑字的“启超道”路牌矗立在客流密集的希慎广场对面。 启超,就是梁启超,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参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呼吁救亡图存。“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写于1900年、激情洋溢的《少年中国说》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香港开埠初期,街道大多以英国的人名或地名而命名,如砵甸乍街、坚尼地道、轩尼诗道等都是以港督的名字命名。19世纪后期,香港作为中国南部主要转口港的地位确立。 香港历史博物馆名誉顾问郑宝鸿对记者说,这一时期,华商在香港经济中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李升家族、利希慎家族等,随之出现了一批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街道。 这些街道中,如寿臣山道以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首位华人议政局(后改称香港行政会议)议员周寿臣命名。20世纪初期,又有肇坚里以著名企业家、慈善家邓肇坚命名,春秧街以“糖王”郭春秧命名等。在铜锣湾,与启超道紧邻的白沙道取自原籍广东新会的大儒陈献章(世称“白沙先生”)。 曾经富甲一方 “李升兄弟”今仍在 在铜锣湾坐叮叮车,约半小时即可到达上环的李升街。或许你已猜到,此街以香港富商李升而得名。还有一条以其弟李节命名的李节街则在湾仔。 李升是19世纪重要的华人代表人物之一。1854年,李升一家为避战乱从广东新会来到香港,起初从事金钱兑换生意,后创办贸易公司,逐渐发展成为当时华商首富。 李升在香港拥有李升街、高升街、松秀东街及松秀西街的产权。其中高升街以售卖中药材闻名,又称“药材街”,是一条弧形街道。今日的高升街,弥漫着浓浓的陈皮与紫苏等中药材的味道,售卖中药材和参茸海味的店铺比比皆是。 记者按图索骥来到上环的李升街,走进李升街游乐场。游乐场里有些健身器材,有人在长椅上闲坐。一棵高大的杜英树正当花季,满树白花,落英缤纷。 在湾仔,李节街是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北接庄士敦道,南接皇后大道东。这条街并不太为人注意,以李升的弟弟李节命名的李节街路牌完好。 李节街曾有一排类似澳门大三巴牌坊的漂亮旧楼,令人记忆深刻。1994年因地产开发公司建楼,旧楼被拆除,现在能看到的只有一面仿造的外墙和一个南洋风格的小花园,算是依稀保留了一点老街的风味。 热心公益 慷慨解囊报家国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有人热心公益,积极为同胞争取利益,延续中华文化。也有人心怀家国,支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寿臣山道位于深水湾畔、风景优美。作为香港历史上的名人,周寿臣1861年出生于香港黄竹坑,1874年被清廷选中前往美国学习。 回到香港后,周寿臣积极推动香港大学创立中文系,改变了当时轻视中文及传统文化的风气。他热心公益,多有建树。1937年他退任议政局议员后,当局把他住宅所在的山命名为寿臣山,把他的住宅松寿居门前的道路命名为寿山村道,环山的道路命名为寿臣山道。 19世纪末,孙中山先生发动反清武装起义,香港一批爱国富商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追随者。他们加入兴中会和同盟会,慷慨解囊,为革命提供了巨额支持,有的甚至为此倾家荡产。 李纪堂是富商李升的儿子,1895年结识孙中山,1900年加入兴中会。“清季革命党员捐助历次起义军饷最巨者,以李纪堂为第一。”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中写道。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爱国商人的情操和气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