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重镇福建泉州的转型突围
新华社福州7月6日电 题:危中寻机——民营经济重镇福建泉州的转型突围 新华社记者郑良、邰晓安、邓倩倩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产业,我国传统制造业基地、民营经济重镇福建泉州也遭遇了冲击。记者走访泉州,感受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当地民营企业积极应变、奋力突围,迎难而上、危中寻机。 拼出精气神 守好实业阵地 拥有上百万外来务工人员的晋江市,今年来没有出现企业裁员现象,“工人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再难也要稳住队伍”成为企业家的共识。 “闽南的企业家,困难越大越兴奋。”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说。疫情突如其来,但企业家“爱拼敢赢”的干劲不减,不惧风浪的定力不减,“输赢笑笑”的境界犹存。 “懂得笑对逆境,再难的事都会变简单。”七彩狐泳装董事长洪建库说,泉州的民营企业思路灵活、敢冲敢拼,困难只是暂时的。今年以来,这家泳装企业快速出击,把产业链延伸到瑜伽服领域,填补了大量泳装订单取消后的产能空缺。 经过数十年发展,泉州鞋服、建材、食品等传统制造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成为民营企业应对危机的最大底气。 疫情以来,面对旗下产品实体店一度八成以上关闭、线下销售几乎陷入停滞的困难局面,安踏体育积极应对,将业务重心转到线上。 通过发动公司及加盟商开启“全员零售”模式,安踏实现销售从“等客上门”到“出门找客”的转变。公司又趁势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加快数字化转型,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巩固。 “全公司5月线上销售同比增长10%,占销售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20%至30%。”安踏副总裁李玲说,疫情带来重新审视企业管理的契机,安踏对于未来的目标保持不变。 龙头企业的复苏,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疫情发生以来,安踏给上下游配套的上千家中小企业的订单没有减少,货款按时支付,协力应对危机。随着国内市场逐渐复苏,这些企业的境况正在好转。”李玲说。 换赛道 换渠道 在石狮的卡宾服饰工厂,车间里正忙碌地生产口罩、防护服和隔离衣。公司医疗事业部负责人吴明端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可日产防护服上万件、医用口罩100万片,今年累计出口金额1.3亿元。 疫情冲击下,泉州优势产业纺织鞋服、建材、机械等行业市场需求下滑,一些民营企业开始转换“赛道”。 卡宾服饰此前从未接触过医疗物资领域,疫情暴发后,响应政府号召转型生产防疫物资。吴明端告诉记者,没想到转产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行业的大门。公司5月份刚刚成立了医疗事业部,顺势进军医疗器械行业。 新思路换来新商机。泉州市商务局副局长简国红介绍,泉州大力推动纺织服装等企业转产,今年1月至5月,共有335家企业转产防疫物资,实现出口额22.45亿元。 除了换赛道,还要换渠道。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经济较快增长。在石狮青创城,记者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创业景象。在一间直播间里,主播余智明拿着一件品牌T恤衫正直播带货。他告诉记者,团队有3个年轻人,通过网络直播销售T恤、裤子、袜子等产品,每天销售额七八万元。 “这里有良好的创业环境,泉州、莆田一带鞋服企业密集,有品牌优势,青创城提供了租房补贴、资源对接等服务。”余智明说。 在青创城,像余智明这样的网络主播有3000多人,有300多家直播机构,上万家直播商铺。通过青创城,带动上下游2万家工厂开足马力生产,4万家小卖家找到了市场,形成了“网红经济”产业链。 创新驱动 创出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曾长期困扰泉州传统产业。近年来,通过创新驱动抢占产业链中高端的转型升级正如火如荼展开,突如其来的疫情更加凸显变革的必要性,也加速了这一进程。 走进泉州南安的九牧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里一系列充满科技感的厨卫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可自动灭菌的智能马桶、应用空气能技术的智能花洒、能测量体温的智能浴室柜……一个个传统卫浴产品通过科技赋能,变得更加人性化。 近年来,九牧每年至少投入销售总额的5%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建立30个研究院、60多个转化中心实验室,平均每天获得一个专利,加快从生产型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中国制造才能对标世界先进。”九牧公司监事会主席林孝山表示。 “研发投入是成本最低的投入,也是最受客户欢迎的投入。”信泰集团执行总裁许金升说,他们企业每年投入毛利的5%做研发,但一些新产品毛利可从10%升到30%。 “以前企业到科技局多是来要钱的,现在大多都是要信息的。”晋江市科技局局长蒋家兴说,今年来当地半数企业明显加大了科技研发投入。 “泉州制造业和民营企业经受住了考验,显示出韧性。”泉州市委书记康涛说,4月、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扭负为正,其中5月份同比增长7.4%,工业用电量增长3.3%,工商登记企业单位数增长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