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頻道 > 香港之聲 > 青年交流 > 正文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青年大有可為」
2020-06-24 17:08:51 程龍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許麗蓉  

10多年前,奧運前夕的北京,各項籌備活動正如火如荼。王柏榮作為香港優秀高中生代表,第一次來到北京交流。爬長城、遊故宮、在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與八一中學的同學暢談……北京之旅在他心中種下一顆向往的種子。

幾年後,這個土生土長的香港青年從香港大學通識教育專業畢業。和許多同學留在香港的學校任教不同,他選擇到北京闖一闖,「內地發展如此迅速,有那麽多機遇和挑戰,為什麽不趁著年輕干一番事業?」

這一闖,至今已是6年。「我體驗了與衆不同的人生,收獲了寶貴的經曆。」王柏榮說。

剛來北京,他曾服務于民間商會,進過科技公司,後來讀研繼續深造,其中最讓他難以忘懷的是在廣西挂職的經曆。

2018年,在北京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他到廣西防城港市挂職鍛煉。去挂職需要延期一年畢業,周圍一些朋友很不理解:不光「不賺錢」,還要「白白浪費」這麽重要的一年時間。王柏榮卻十分珍惜這個機會,「在這裏,我能真正了解內地的基層治理,了解基層的思維方式,這種接地氣的經曆對我這樣一個香港青年而言,是十分難得的。」

他主動請纓到對口幫扶的貧困村參加扶貧工作,其間走訪了很多貧困家庭,接觸了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人和事。在了解到村小學教育設施缺口較大的情況後,王柏榮積極聯絡在京香港青年捐贈計算機、學習用品等。「我所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王柏榮說,「反而是我看到許多高校畢業生選擇放棄大城市的優厚待遇,紮根偏遠山村,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奉獻給基層,實實在在幫助困難群衆脫貧。在他們身上,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麽叫『家國情懷』。他們悶頭干事業的故事和精神一直感動著我,激勵著我。」

讓王柏榮最有成就感的還有另一件事,也是他始終堅持做的一件事:推動香港和內地青年交流。

「認同源于了解。不了解,認同就無從談起。我們推動京港兩地交流,為的就是促進兩地青年相互了解,增加認同。」從無到有,王柏榮推動香港專業人士(北京)協會成立了青年事務委員會。近年來,港生來京實習、參訪企業、就業經驗分享等活動,他策劃籌辦超過50次,為近萬人次的京港青年交流搭建橋梁,「我自己就是兩地交流的受益者,因此也想把這份珍貴的禮物傳遞給更年輕的一代人」。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王柏榮與協會成員積極聯系廠商、克服困難采購了數萬個口罩等防疫物資支援抗疫一線。「我們也希望能貢獻自己的力量。」王柏榮說,香港青年來內地發展,不要把自己當過客,要主動融入,積極作為,才能實現個人更好的發展。

前不久,第三十四屆「北京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揭曉,王柏榮成為首位獲此榮譽的香港青年。「這不只是我個人的榮譽,更是對許多有志香港青年的認同,對港人所作貢獻的肯定。」

「香港是一座很美好的城市,現在這樣真讓人很心痛。」說起香港一年多來的動蕩,王柏榮話語中滿是遺憾。他說,「香港人一定要團結起來,守護自己的家園和生活,尤其是年輕人,不要被別有用心的政治操作蒙蔽了眼睛。全國人大涉港國安立法的決定正當其時,非常有必要。」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青年大有可為」。王柏榮說,「香港青年有的是朝氣,也有的是實力,在這樣的大舞台上,只要不懈奮鬥,我們有的是機遇。」(記者 程龍)

相關閱讀:
香港回歸20周年
更多》閩港要聞
更多》圖片新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