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日前,龙海白水镇乌云遍布,一场强对流天气蓄势待发。而在白水镇田间,不少农民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抓紧时间采取措施,来减少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产生的不利影响。 白水镇现有1000余亩树葡萄园,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而树葡萄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要求较高,阴雨和台风季对树葡萄的影响都较大。龙海白水镇惠昌合作社负责人纪勇惠从事树葡萄种植十多年了,据他介绍,以往树葡萄种植很多时候靠的是经验和运气,遇到不好的年景,农民损失惨重。 近年来,市气象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成立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团队让白水镇农民们“靠天吃饭”的情况有了改观。团队成员围绕特色优质农业重点开展研究,根据现场采集回来的数据和未来一周的天气趋势,制作特色果树气象服务专报等农气象服务产品。在关键生育期,结合天气预报和作物气候适应性及灾害指标,针对施肥、喷药等农事活动开展气象适应性的精细化预报服务,在干旱、暴雨、洪涝、高温、低温寒冻害、大风等气象灾害发生的前、中、后不同时段,实时发布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并结合作物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指标,分析气象灾害对其关键生产环节的影响,提出相应趋利避害措施。通过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及时将关键农事季节、灾害性天气农事防御重点等农业气象服务产品送达农户手中,帮助农户更高效地开展农事生产活动。 2019年起,市气象局在白水镇投入使用智慧农业气象管理系统,形成“互联网+智慧气象+智慧农业”的服务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转变服务方式,完善发布渠道,促进服务产品直通乡村、直通服务示范点,打通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和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 “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靠气象科技吃饭,园区的温湿度等气象要素,我都能及时在手机上查看,太方便了!”纪勇惠高兴地说道。如今,通过气象局在树葡萄园建设的农田小气候站,再结合为树葡萄量身定制的农用天气预报,纪勇惠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何时控水、控肥,他都能通过手机上的气象要素提前打算。树葡萄成熟上市期过去了,纪勇惠收获颇丰,多的时候一天可以顺利采摘两三千斤的鲜果。 针对我市不同地区种植农产品的不同特点,市气象局制定了更有针对性的农气象服务,通过建立11个不同分类的微信服务群,将手机打造成广大农户的“新农具”,指导农户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并在全市25个现代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基地,安装了25套农田小气候站和13套实景监测站,监测着生产基地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降水等数据,指导田间管理人员及时预防病虫害及不利天气的影响。同时,我市在五个农业园区建设了智慧农业气象观测与管理系统,可助力园区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该系统投资低收益高,推广应用前景看好。(闽南日报记者 张江璐 通讯员 周洁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