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雨萱 谢艳荔)在建瓯市东游镇镇区,贫困户叶健瓯位于国道边的汽车服务中心招牌格外醒目。汽车维修、美容、更换配件、清洗打蜡……小店所有的工作都由叶健瓯和妻子两人完成。虽然辛苦,但夫妻俩任劳任怨,因为能从偏远自然村搬到镇区,在家门口开间小店,对他们一家而言已足够幸运。 叶健瓯原住在海拔1200多米的盛地村半山自然村,距镇区近40公里。他告诉记者,早年公路没有完全硬化,村民们要想采买生活必需品,需挑上担子,沿着崎岖的山路走10公里到通汽车的地方,再坐1个小时车才能来到镇上。山里物资匮乏,医疗条件差,再加上叶健瓯的父母因为病、残,均丧失劳动能力,让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靠低保兜底和亲友接济。初中辍学后,叶健瓯选择到福州当学徒,学习汽车维修。 转机出现在2016年,东游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叶健瓯一家被纳入搬迁名单。“镇扶贫办多次找到家里,告诉我们一人有2.5万元的政府补贴,征求我们搬迁选房的意见。”叶健瓯说。在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一一“把脉”后,镇扶贫办和国土、村建等部门提前介入,提出“联户共建”工作思路,对全镇可建设用地和商品房进行摸底造册,精心筛选出地理位置好、周边基础设施完善,又符合城镇建设规范的金福、祥兴、下屯等6宗地块供贫困户自由选择。“通过统一的设计、承包、管理模式,抱团谈判,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建设成本,减少审批手续,实现建房短、平、快。”东游镇镇长林武俊说。 为避免贫困户因搬迁举债造成新的贫困,东游镇核算考量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采取“联户共建,省事适用”的方式让大家花最少的钱住上新房。叶健瓯一家三口人,每人有2.5万元的政府补贴,基本无需额外出钱就住上了70多平方米的新房。“我们实现了当年建房当年入住新房,入住率、脱贫率均达到100%,让贫困户搬得出、住得上,生活有保障。”林武俊说,2016年以来,全镇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共46户175人。更可喜的是,以往身处大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大多守着毛竹和锥栗“讨生活”,来到镇区后,可选择的就业岗位和机会也更多了。搬进新家后,叶健瓯选准了国道旁的门面,利用5万元贴息贷款开了一家汽修店,凭借自己在外学习的手艺,小店一年也有5万多元收入。“父母年纪大了,行动又不方便,搬到镇上后我可以在家门口工作,既能照顾父母又能赚钱。”很快,叶健瓯成了家,从单独打拼变为夫妻俩共同奋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为了让贫困户“移得出、搬得进”,还要“稳得住、能致富”,建瓯市配套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保障贫困户原居住地山林、土地经营权和已享受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两不变”,就业、子女入学、民政低保“三优先”,建房有关办证手续费、户籍迁移手续费和办证费、子女就读转学和借读费用、入住廉租房的年租费“四减免”。此外,还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提供就业岗位相结合,提升搬迁群众的“造血能力”。据统计,2016年以来,建瓯共有173户608人实现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们跳出“穷窝窝”,踏上亦农亦工亦商的多样化“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