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在永安市小陶鎮天然園家庭農場,農場主羅存佳正在利用藥水肥一體化設施,對柑桔樹進行噴灌。 羅存佳是小陶鎮中坂村人。2011年,他通過土地流轉,向小陶鎮新西村村民租賃了149畝山壟田,種植特早蜜柑桔。2016年,他注冊成立了天然園家庭農場,按照無公害農産品標準管理果園,采用人工方式鋤草,科學合理施肥,噴施低毒農藥。2019年,他的家庭農場獲評省級家庭農場示範場、永安市優秀創業創新項目。 農場使用的藥水肥一體化設施,是羅存佳自己琢磨出來的。2016年,他自己設計建造農藥池、水肥池,依山就勢布設水管和高壓噴霧管,解決了肥料利用率低、農藥噴施不均勻等問題,節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噴灌效率。 自從安裝完藥水肥一體化設施,黑心病、瘡痂病等柑桔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有了很大改善,柑桔産量、品質有了明顯提高。2019年,農場柑桔産量近19萬公斤,每公斤售價5.1元。「賣柑桔的錢,扣除各項成本,還有三分之一的收入。」羅存佳坦言。今年4月,柑桔正值花期,他又早早接到了浙江等地的訂單,柑桔被預訂一空。 新技術敲開「致富門」,還帶動了附近村民就業增收。平日裏,農場雇了3位村民固定幫工,進行鋤草、保果等果樹日常管理。到了柑桔采收期,農場又通過雇用臨時工,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臨時就業問題。58歲的劉其香是新西村村民,今年起在羅存佳的農場固定幫工,工資按天結算,一天能掙130元。「天天有活干,收入比較穩定,而且在家門口就業,很方便。一年工作200多天,可以增收2萬多元。」劉其香說。 新西村有一對兄弟,一個患智力障礙,一個患癫痫病,平時沒什麽經濟來源。在他倆身體和精神狀態好的時候,羅存佳會臨時雇用兄弟倆,讓他們干些修剪枝條、搬運柑桔等簡單的體力活兒,掙錢貼補家用。不僅如此,羅存佳還幫助他們辦理了殘疾證,讓他們可以申領殘疾人生活補助。 這些年來,羅存佳的藥水肥一體化技術吸引了不少果農前來參觀學習,他都熱情接待、真心相授。中坂村有一戶果農的100多畝果園,今年剛剛種上了柑桔。前些天,羅存佳專程上門幫忙安裝藥水肥一體化設施。通過上門服務、電話指導等方式,他已將這項技術推廣到了安砂、洪田等鄉鎮,以及連城、漳平等周邊縣市,讓不少果農嘗到了技術帶來的「甜頭」。(三明日報永安記者站 陳莉莉 通訊員 池起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