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八闽乡讯 > 龙岩 > 正文
​加速推动振兴发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20-05-20 17:08:36 黄俊 罗姝 来源:闽西新闻网—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许丽蓉  

初夏时节,万物峥嵘。在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的千亩紫灵芝基地,一朵朵盛放中的有机紫灵芝散落在天然阔叶林中。脱贫不脱政策,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通过“公司+贫困户”模式,提供菌种、技术、回收等一条龙服务,带动全镇34户贫困户参与兴林富民产业中,让其长期稳定地脱贫。

走进长汀县消费扶贫产品展销中心,河田鸡、莲子、茶油……这些来自17个农村乡镇的特色扶贫产品成了线上销售的抢手货。线下,通过龙岩农发公司收储压栏滞销畜禽产品、企业单位定制采购,加大产销对接力度,缓解受疫情影响引发的农产品“销售难题”,探索出一条政府服务、线上线下搭台,贫困户增收的特色扶贫之路。

……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一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精准扶贫“九到户”,着力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老区苏区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少、一个都不掉队,确保脱贫攻坚如期圆满收官。

截至目前,全市39316户113552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退出,31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全部摘帽退出,38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

抢抓机遇,老区苏区发展驶入“快车道”

龙岩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近年来,国家多个部委从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方面为龙岩发展加码助力。我市紧紧抓住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老区苏区政策效应,高位主动对接,加强研究梳理,为高质量发展增添磅礴动力。

据统计,依据福建原中央苏区中央预算内投资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我市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11个方面提出可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累计达115项,目前已基本落实;围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优势产业发展需求,从现代产业体系、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精心谋划了一批符合国家投资导向、投资大、带动力强、惠及民生的项目,推荐上报,逐个项目争取中央支持。去年,共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5.27亿元,其中社会事业和公共安全1.97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2.13亿元。

紧跟政策步伐,抢抓机遇,推动政策落地见成效: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8个部委联合出台了完善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双龙铁路建设、创建普惠金融试验区等事项;抓住国务院出台《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机遇,推动长(汀)连(城)武(平)扶贫开发试验区落地,在省政府大力支持下,赋予该试验区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推动产业发展、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6项扶持措施;5月,国家发改委牵头召开关于支持福建省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第五次部际联席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中组部明确支持将龙岩列入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范围;我市以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作为重要契机,扎实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龙岩模式。 

精准施策,机制成为脱贫攻坚“主引擎”

在推广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和武平林改经验的过程中,我市大力扶持林下种养的绿色产业、闽西“八大珍八大鲜”名特优产品发展,让贫困户分享农业全产业链中的附加值,全面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在闽西,变“输血”为“造血”的例子数不胜数。

早在2014年2月,龙岩就在全省率先启动精准扶贫,启动精准扶贫识别工作,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根据贫困对象识别结果,开展“生存救助、就业辅助、生产扶持、住房建助、医疗援助、就学资助、科技帮扶、社会捐助、结对扶助”九项精准扶贫到户工作,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干部挂钩帮扶全覆盖。

多年来,龙岩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完善政策体系,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和扶贫队伍建设,着力构建推进脱贫攻坚有序开展的工作保障机制。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我市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下沉脱贫攻坚一线,五级书记访遍贫困村,访民意、查实情、解民忧。市县乡村成立脱贫攻坚战役指挥部,各级扶贫部门统筹协调,构建起脱贫攻坚工作网络。同时,还有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进来,带着贫困群众一起干,在精诚团结中形成脱贫合力。

激励性扶贫机制是我市脱贫攻坚的又一大亮点,产业激励性扶贫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通过生产发展和就业创业推进贫困户稳定脱贫,搭建起政府和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载体。去年,全市实施激励性扶贫项目1813个,受益贫困人口23887户76476人。各地突出优势特色,推进金融扶持政策落地,把脱贫措施落实到种、养、加、商等具体的脱贫项目上,推动贫困户自立增收,真正做到了“扶勤不扶懒,干好还有奖”。今年,为了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早在4月,我市就紧急下拨市级激励性扶贫项目补助资金1742万元,支持各地有序推进激励性扶贫项目实施,对受疫情影响的贫困户进行倾斜扶持,并对带动贫困户实施激励性扶贫项目的农业经营主体,优先保障其贷款需求。

永定区县域建立农产品销售对接中心,依托土楼旅游景区3个乡镇设立销售点。新罗区组织10个乡镇共同在市区建立起精准扶贫农产品一条街……除了产业扶贫,我市还将消费扶贫作为“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政策的有效延伸,7个县(市、区)均建立精准扶贫农产品销售中心,通过消费扶贫,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同时,通过购买公益岗位、技能培训等就业扶贫举措,以及实施“扶贫保”等金融扶贫举措的持续跟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补齐短板,剑指民生改善“老大难”

长汀县南站幸福小区是全省最大的纯贫困户安置小区,已集中安置贫困户394户1598人。易地扶贫搬迁不仅给他们带来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摘掉“穷帽子”,小区里建立激励性“扶贫车间”,解决贫困户闲散劳力的就业问题。同时,该县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引导其到企业就业。

这是我市持续实施造福工程扶贫搬迁,让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一个缩影。目前,已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问题20206户,占贫困户总数51.53%,全面完成全市贫困户住房安全认定,建成6户以上国定对象易地扶贫搬迁户集中安置区87个,集中安置规模居全省前列。

始终坚持把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龙岩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难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老区建设的有机衔接,着力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存在问题。

相当长一段时间来,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是一些贫困乡村发展的“绊脚石”。为了让贫困人口告别封闭状态,我市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全省率先实现“路长制”全覆盖,优先将贫困乡村列入路网改造范围,实施革命基点村道路建设工程。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中,优先解决贫困乡村水厂提升改造和管网改造延伸,去年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0.5%,自来水普及率达81.6%;同时,推进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和改造升级,投资5.3亿元,完成2个革命老区和3个贫困县的新建110KV电网线路改造,实现有动力电需求贫困户全部通动力电;持续提升信息服务水平,4G网络已全面覆盖行政村及周边较大自然村、重点村。

医疗和教育同样是我市破题的重点。推行“资助参合参保、基本诊疗费用减免、特殊门诊救助,住院救助、大病保险、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六位一体的医疗救助模式,实行自付住院医疗费用在3万元以上的农村患者逐户过滤制度,推行健康扶贫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斩断了因病返贫根源,贫困人口年度自付目录内住院医疗费用控制在3000元以内。自实行健康扶贫商业医疗补充保险后,集中救治病种外的大病患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93.32%。今年,还将全面实现贫困村医保“村村通”或“就近通”,促进合理有序就医,并落实家庭签约医生制度,进一步提高签约医生服务质量。义务教育方面,抓实“控辍保学”,出台市外和无证幼儿园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跟踪服务,确保教育资助“一个不漏”,持续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3月4日,我市出台2020年脱贫攻坚战役实施方案,从保持攻坚态势、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质量4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措施,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作出部署安排,其中着力构建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是最大亮点。

对照贫困进退标准,我市建立健全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研究出台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实现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转向常态化推进。其中,对存在返贫风险的1916户6205人脱贫不稳定户(含755户2705人因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户),因户而宜,逐户强化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对92户280人边缘户,实行单列跟踪管理,采取更加精准有力的扶贫措施,确保边缘人口不致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冲锋号已吹响,我市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保持攻坚态势、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更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闽西日报记者 黄俊 罗姝)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