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到问题根源,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泉州推进高质量稳定脱贫进一步指明方向。 一年多来,泉州攥指成拳、不忘初心,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在全省率先建立防止脱贫人口返贫预警、收入水平略高于贫困户标准群众致贫预防监测、“因病、因残、因灾和因学”等突发原因致贫应急救助工作机制,全力防返贫、控新贫、稳脱贫,对全市脱贫不稳定对象及因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的贫困户,做到一户一册、逐户制订帮扶方案,确保稳定脱贫。18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全部出列,3.3万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全面进入巩固成果提升质量的新阶段,高质量打赢全面小康收官战目标可期。 疫情特殊时期,贫困户“两不愁 三保障”和“防控稳”工作落实如何?今年3月,市扶贫办调研督导,及时将存在问题通报相关县(市)抓整改、抓落实。同时,市、县两级扶贫专项资金共安排4963万元,成立应急救助资金,对贫困户及一般困难群众遭遇大病大灾等突发事件及时进行救助。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没有出现返贫现象,全部实现了稳定脱贫。 建立“防控稳”机制,只是泉州不断创新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发展红色旅游助力老区苏区振兴、探索“未贫先防”,创立劳务公司等助力村财“消薄倍增”……类似这样的探索在全市层出不穷。而在此前,泉州还在全国首创实施包括百企帮百村、百会扶百村、百侨助百村在内的“三百工程”,1130家企业、商会结对帮扶67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薄弱村、空壳村,落实帮扶资金2.89亿元,受帮扶群众2.6万多人。在全省率先实施“精准扶贫医保补充补助”,2019年安排292万元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在全省率先制定驻泉部队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组织驻泉部队挂钩帮扶贫困户。 故事一 资金帮扶叠加自身优势造血 老区村蝶变“三色”旅游村 南安首个“光伏扶贫”项目落户蓬华山城村,太阳能发电系统除了能提供生活用电,并入国家电网后还能将余电卖给国家,增加村财收入。(山城村 供图) 青山绿水间,一座座新建的小洋楼和古朴的山村民居,星罗棋布,令人恍若置身绿色的油画。这是南安市蓬华镇山城村锻造旅游村的图景。 山城村位于安溪、南安、永春三县交界处,是蓬华镇西南隅的边远村庄,也是安南永德老革命根据地基点村。地处山区,无产业基础,该村是如何实现美丽蝶变的呢? “我们谋划了一条‘三色’乡村旅游之路。”据蓬华镇党委组织委员、山城村驻村干部吴热薪介绍,山城村有安南永德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馆、红军洞等红色旅游资源,有蓬华脐橙、香水柠檬、油茶等绿色生态旅游资源,还有华鼎岩宗教旅游风景区、观音山公园等金色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于是,山城村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形成绿色、红色、金色“三色”乡村旅游。除了自身努力,泉州、南安去年共安排200多万元,用于扶持老区村的基础设施、农业、水利、卫生等项目和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修缮。 随着“三色”乡村旅游的发展,该村每年接待的游客都在3万人次以上。目前,村里的安南永德红色教育基地已为20多名贫困户人员提供工作岗位,该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7500元左右增加到2019年的1.3万元;村财也由2016年的不足2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7.5万元以上。 泉州是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共有8个老区县(市、区)、56个老区乡(镇)、954个老区行政村。为持续推进老区加快发展,泉州每年选取4个基础薄弱的老区贫困村,每个村给予50万元的补助,帮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壮大老区村集体经济。同时,加大对老区村扶持倾斜力度,60%以上扶贫资金用于扶持老区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泉州老区县全部进入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5个老区县名列全国百强榜。 故事二 安溪先行探索“未贫先防” 边缘村边缘户安心过上“甜日子” 林玉丽等数名已经稳定脱贫的贫困户忙碌收割菌草喂养鸡鸭鱼 (陈林森 摄) 这几天,雷雨天气不时造访安溪县湖头镇,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是否受到影响,始终牵动着基层干部的心。18日上午,趁着雨势渐小,湖头镇脱贫办负责人裴荣桂沿着盘山公路驱车来到距离镇区17公里远的下坑村,同村干部一起走访正在霞卿养殖专业合作社忙活的林玉丽等数名已经顺利脱贫的贫困户。 “雨天路不好走,上下班骑摩托车一定要小心些。”一见到林玉丽,裴荣桂和村支部书记黄胜利、村委会主任黄宣炉就忙不迭地叮嘱她注意安全。因丈夫不幸病故而独自挑起养育一儿一女重担的林玉丽,本是国定贫困户,这两年在镇村干部的精准帮扶下,她来到合作社,在技术员身边跟班求学,从工地临时工摇身变为养殖行家里手。“每天要喂养两三千只鸡鸭和一池塘草鱼,工作很充实。”林玉丽坦言,自从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后,每月除了800余元的低保金,还有2400元工资,通过养殖技术入股合作社,年终分红也少不了,日子一天天甜了起来。“合作社引进菌草种植技术,培训大家养殖菌草鱼、菌草鸡等,他们都已经成为核心骨干。”合作社负责人黄木德表示,目前已有11户贫困户优先在合作社务工,实现了稳定脱贫。 “已脱贫的怕返贫,没压贫的怕致贫。‘未贫先防’,就是让这些边缘村、边缘群众不提心吊胆,安心过上‘甜日子’。”记者获悉,不久前,安溪已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贫困边缘村、边缘户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部署,今年安溪拿出1500万元资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将重点扶持20个村财收入低于10万元非建档立卡的薄弱村,并给予包括低保户、危房户、重病户、残疾人户、无劳动力户、受灾户等“六种对象”在内的贫困线边缘低收入群体一系列保障,层层兜底不让一村一人在小康路上掉队。 故事三 惠安184家农村劳务公司盘活“村财” 劳务公司建在村 就业扶贫更精准 通过农村劳务服务公司介绍上岗的环卫工人正在进行绿化养护 (庄丹丹 摄) 日前,在惠安东桥镇西港滨溪公园,环卫工人正在进行绿化养护。这些工人都是东桥镇燎原村的村民,通过农村劳务服务公司介绍上岗就业,不仅就在家门口,待遇也不差。“对于村里这些年龄大、又不能外出打工的人来说,这些作业难度不会很大,只要勤快,几天就能上岗,我们的村民都做得来。”泉州益民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俊杰说。 泉州益民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是惠安县第一家镇级农村劳务公司,在辖区19个行政村成立村级分公司,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信息咨询、人才中介、劳务中介等。此前,公司就与惠东工业园区等签订卫生保洁及绿化养护项目,同时向周边企业、乡镇卫生院等介绍派遣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人员200余人。公司每年营业额达300多万元,进一步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年均增收8万余元,帮助70余户精准扶贫户解决就业难题,帮助脱贫摘帽。 “东桥镇背靠泉惠石化园区和惠东工业园区两大园区,成立劳务公司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切实解决因项目发展征地拆迁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同时通过村级劳务公司的运作经营提高村财收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举两得。”东桥镇副镇长张晓耘表示。 就业更精准,脱贫有保障。去年6月,惠安县出台《关于支持鼓励全县村级劳务服务公司经营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制定了技能培训、人才引进、劳务服务和税费减免等5个方面13项优惠措施,帮助积极推进镇村劳务服务公司组建工作。截至目前,惠安全县单独或联合注册成立了184家村级劳务服务公司,实现农村劳务服务公司覆盖各村,为基层群众提供岗位3700多个。(泉州晚报记者 许雅玲 陈林森 庄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