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苏益纯 通讯员 林聪华) 作为鱼米花果之乡,漳州每年都会产生大量落果、烂果。这些废果该运往何处?一般大家能想到的就是把它作为垃圾填埋或堆积沤肥。不过,漳州的龙文、平和等地方开始用“烂果”制作环保酵素,用科学系统的方式治理污水。 废果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以前一到蜜柚旺季。果农就把烂果倒进河道、沟渠、路边。废果被过往车辆碾碎,果汁粘在路面,影响交通安全。养路工人都忙着清理废弃蜜柚。”平和县霞寨镇农户卢平说,没想到,令人头疼的废果其实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3月底,一辆厢式货车驶进了福建谷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陶永赶紧招呼工人,将废柚进行清洗、搅碎、加菌、密封。“烂果蔬发酵制成环保酵素,内含氨基酸、酶以及各种有益菌,将其投放到河道中,可以激活本土优势菌群生长,消除硫化氢和氨等引起的黑臭,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陶永表示,河道渠道污染是社会普遍问题,而生物治理河道仍是空白“蓝海”。因此,从2017年开始,企业和厦门大学科研团队联手研究环保酵素。 一开始,团队到批发市场收购烂水果搞科研。一公斤两元钱的烂果,对于动辄几万吨的酵素制作需求来说,成本显然太高了。2018年10月,陶永偶然得知平和每年有10万吨废柚亟待处理。他当即找到平和县政府,“拍胸脯”负责处理3000吨。双方一拍即合。紧接着,当地政府向蜜柚大棚发放废果收集桶,大棚业主每日将废果收集到桶中,由专业保洁人员上门收集废果。对于陶永而言,废柚的收购价较低,生产无须消耗能源,又能解决污染问题,一举三得。“最大的成本是场地租赁。环保发酵需要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且1平方米只能生产半吨酵素。因此,我们一般把发酵场地建在偏远山区,那里有大量闲置土地。”陶永说。 生产出来的酵素去哪儿了?在龙文区郭坑镇下洲人工湿地项目提升改造及配套工程现场,工作人员按日常惯例,往污水中投放治污的生物酵素。四周散发着一股葡萄酒的香味。 “生物酵素中的氨基酸含有多肽,也就是营养液,可成为浮游生物的食物。鱼虾吃掉浮游生物,水体达到生态平衡。”水世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俊杰告诉记者,如果河水是流动的,投菌基本无效。因此,他得在上游河床铺设一层“生态基”。它不仅可以吸附河底的泥土,而且能靠工作人员投入的“酵素引子”复制更多菌群。如此,方能真正治水。 综合治理方能凸显成效 治污成效显而易见。然而,河道情况千变万化。今天治理好,明天下一场雨,河水又脏了。怎么办?项目组需根据地形,采用物理和生物相结合的办法治污。 就拿下洲工程来说,虽然只有短短270米,但它与漳州水源地——九龙江北溪紧密相连。治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难度也很大。“3公里以上的较长河流,‘生态治污’才有效果。下洲河道很短,不好办。幸而它有5亩湿地公园,这是很棒的处理介质。”陈俊杰说,第一阶段,他们通过“环保酵素+生物基”把黑臭物质消除接近50%。第二阶段,再把水抽到湿地公园,让污染物沉淀;第三阶段,项目组在河流下游铺设“生态滤床”。最后,河道出口里设置了300米左右的“生态滤坝”。“生态滤坝”采用火山石、沸石、牡蛎壳等矿物建成,既能拦高水位、减缓流速,又能通过过滤材料治水。经过层层“关卡”,处理后的水达到五类水标准,可以直接排入九龙江。 当然,治污不能一日曝十日寒,要全年持续不断“绷紧弦”。“每日取水、观察水质变化、调整酵素的使用量”成为河道运营负责人每天的工作。“环保部门和第三方检测公司每月还要随机检测,全程监控。”陈俊杰说。 理论上,所有的河水都可以用环保酵素净化,但治标不治本。“污染都是从岸上排出。治污,不仅要在水中治,更要在岸上治。例如,一些地区的沿溪两岸有不少养鹅场。一场大雨,鹅的排泄物就会顺着岸边流入河里。这需要综合治理。我们计划通过建池塘,将排泄物统一收集,再滴管喷淋农田,并组织清洁队帮村民免费打扫鹅舍。”陈俊杰表示,充分利用污染源,把治污做成一个生态链,一定是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在,他还在拓展酵素洗涤用品的发展之路。 “环保酵素技术的优点就是合理利用垃圾资源、成本低、效果好。例如下洲项目一年的维护费用仅需80万元。从这个维度看,我们选择处理垃圾方式的过程,正映射出文明、人性和公共治理的状态。”闽南师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黄旭光表示,自己在家庭生活中,也会教育儿子将厨余和果皮分开,用香蕉皮、橘子皮等制作酵素,进而清理厨房下水道的油污。厨余经堆肥处理后,还可以养花。他相信,一点一滴的进步,会带来大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