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八闽乡讯 > 正文
忙起来就有希望

——福建农业农村战“疫”一线见闻

2020-04-08 16:21:34 严顺龙 林清智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世彬  

福州长乐雪美农业工厂化育秧基地的大棚里,工人在查看新苗的成长情况。福建日报记者 肖春道 摄

东南网4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严顺龙 林清智) 

4月2日,春雨绵绵,福州长乐雪美农业工厂化育秧基地里生机盎然。基地负责人李向雪看着身旁挂着露珠的秧苗,露出了微笑:“这一排再过7天就可以插秧了。”

人勤春来早,又是一年农忙时。在解决了疫情带来的用工和资金两个问题后,李向雪的基地里春耕生产正有序展开。

“疫情发生后,我们有几十名湖北的工人一时回不来。农业招工本来就难,好在党委政府出台了补助政策解了燃眉之急。”李向雪告诉记者,他承诺将有关部门的一次性招工补助发给员工,凭借这个优惠条件招工50余人。

除用工问题外,资金短缺也一度让李向雪担忧。春节前后是南菜北运的重要时期,今年受疫情影响,大量上市的蔬菜运不出去,没了预期的销售额,基地的再生产资金受到影响。春耕生产涉及种子、有机肥料、育苗基质的购买,需要垫资的投入较多,李向雪有点发愁了。

得知李向雪的烦恼后,省直机关第三批选派下基层促进春耕生产和脱贫攻坚支援队队员站了出来,他们主动牵头农业部门与金融部门对接,帮助李向雪通过银行贷款300万元。3月底,贷款已发放到位,李向雪没有了后顾之忧。

“目前基地里有6个智能化温控大棚共40亩的面积,可以一次性提供1万亩水稻的秧苗。”李向雪对今年的农业生产充满了信心,他打算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周边农户提供育秧、插秧、收割、稻谷烘干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目前已签订水稻育插秧订单1.5万亩。

和李向雪一样,杨建平也对今年的农产品销售充满了信心。

杨建平是永泰县塘前乡芋坑村杨光家庭农场负责人。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农场办公区分派订单,身旁到处都是包装箱和刚采摘下来的新鲜枇杷,几无落脚之地。

“从3月29日开始,每天都有1000多箱枇杷要快递出去,每箱2.5公斤。”看着门口等待运出去的快递,杨建平笑开了花。

这些快递在门口堆了好几排,每一排都有一人来高。在芋坑村,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另一种繁忙景象。

芋坑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枇杷,往年枇杷采摘后,都是等人上门收购,每当收获时节,每天都有十几辆大货车开进村里。今年受疫情影响,前来收购枇杷的商人屈指可数。

成熟的枇杷不等人,村民们有了危机感。

“我们主动联系省直机关第三批支援队永泰小分队,寻找出路。”塘前乡乡长李祯勇说,得知这一情况后,支援队队员除了帮忙对接福州市区的商超外,还联系媒体、快递公司,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将枇杷直接快递给消费者。

可村民们大多没有在网上卖过东西,如何做好线上销售?这时村里的杨光家庭农场发挥了作用。农场统一收购村民们的枇杷,所有枇杷在农场集中包装、集中快递;快递公司安排人员进驻农场,负责打印快递面单、打包、贴单。

塘前乡党委统战委员倪小莺介绍,芋坑村的枇杷种植面积有1800多亩,今年预计能收获1300多吨枇杷,已采摘的枇杷有四分之三是靠线上销售卖出去的。

芋坑村另辟蹊径转型线上销售以来,订单源源不断。危机就这样转化成了机遇,不仅枇杷不愁销,还有部分村民在农场里工作,多了一份收入,枇杷成了他们增收的“金果果”。

记者来到杨光家庭农场采访时,有10多名村民正在包装当天要快递出去的枇杷,44岁的谢维华是其中之一。

谢维华一边双手不停地选果、装套袋、装箱,一边笑着告诉记者,丈夫正在山上冒雨采摘成熟的枇杷,今年她家的枇杷已经卖了七八千块钱了,她到农场里打零工一天还能赚150元到300元,“待在家里也没事做,忙起来就有干劲、就有希望”。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