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年代,火線記功是常有之事,因為戰火中的生死考驗,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忠誠勇敢;和平時期,戰「疫」一線同樣是生死考驗,也是檢驗一個人擔當作為的試金石。 在抗疫「戰場」上,我市17名馳援湖北的編外聘用醫務人員,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和其他醫務人員一起,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如今凱旋,我市啓動綠色通道,送上「硬核」大禮包:通過直接考核的方式,讓他們正式入編! 逆行出征 為了責任和使命,時刻準備著 「2月15日凌晨1時許,突然接到醫院的緊急通知,于7時30分到醫院大門口集合前往武漢支援。我迅速起來,簡單地收拾了行李,做好出發準備……」3月28日,記者在卓曉清的「出征回憶錄」裏,看到她支援武漢時的一些記錄。 卓曉清是我市第三批馳援湖北隊員、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護士,她將支援武漢的這段特殊經曆,整理成了回憶錄,用來紀念自己參加過的這場「大戰」,也祝賀自己和戰友們圓滿完成了任務。 「當時沒有太多想法就去報名了,報了名我就時刻準備著到武漢去。」聊起當時出征的初衷,這個性格爽朗的80後姑娘笑著說,「出發的那一天,我還囑咐哥哥姐姐,萬一我沒回來,以後要照顧好媽媽。」 現在回憶起來,卓曉清覺得當時自己的心情有些悲壯,但為了肩上的責任和使命,她毅然踏上了支援武漢的征程。 和卓曉清一樣,第三批馳援湖北隊員、市第一醫院婦科護師蘇金連,瞞著家人報了名。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她的丈夫一開始並不同意,當看到妻子堅定的眼神和必去的決心時,他知道攔不住她,親自送妻子坐上了開往機場的大巴車。 「之前去的都是呼吸科、感染科、重症醫學科等對口科室的工作人員,雖然我做好了隨時出發的準備,但一直沒輪到我。」經曆了2009年的甲流救治工作,蘇金連對自己的業務有信心,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她想去「見識一下」。 「要出發了,瞞不住了,不得不打電話和家人說了實話。」很多馳援湖北的醫務人員,他們瞞著家人報了名,時刻準備著上「戰場」,而這背後「被通知」的家屬,成為了他們堅強的後盾。 白衣執甲 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 「第一次看到那麽美的雪景,要是平時我一定興奮死了,可當時卻沒有了看雪景的心情。」第三批馳援湖北隊員、市第一醫院泌尿外科護師洪菲,回憶飛機落地武漢時的場景,漫天飛雪中,整座城市籠罩著緊張和壓抑的氣氛。 原本何其繁華的城市,如今竟成了一座空城,一路只有淒涼的路燈。洪菲看到這一幕,默默流下了眼淚,于是,她暗暗地激勵自己:一定要盡自己所能,保護這座城市! 到達武漢後,洪菲和其他戰友一起負責武漢光谷方艙醫院7至10艙位的病人,這裏一共有200多張床位。除了做好救治工作,他們還要照顧病人的生活起居,安撫他們的情緒。此後的每一天,她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得一絲不苟。 「沒想到自己扛了過來,真為自己感到驕傲。」1993年出生的邢小楠,是我市第四批馳援湖北隊員、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感染科護師,回首這段經曆時,她幾度哽咽。 「有些害怕,我怕自己做不好。」和隊友到達宜昌市第三人民醫院後,看到隔離病房裏的病人,邢小楠感到了無形的壓力,神經一直繃緊著。直到看見病房裏與自己一樣,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時,她緊張的情緒才有所緩解。 一開始,她感到十分不適,雖然出發前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但親臨「戰場」時,她還是有些慌張。「每天穿著笨重的防護服,別說照顧病人,就連行動都很困難,穿著成人紙尿褲不吃不喝6小時,感覺挺煎熬的。」 然而,時間就是生命,望著眼前的病人,她容不得自己慢慢去適應。當全身心撲在工作上時,這些不適她早已抛之腦後。因為經常倒夜班,邢小楠開始嚴重失眠,為了照顧好病人,她每天要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直到打勝仗,病人都出院了,我才能安穩地睡一覺。」 不獲全勝,絕不收兵。在第四批馳援湖北隊員完成使命,即將離開宜昌時,當地一位名叫門至蘭的75歲老人,給他們送來了一封感謝信:「有幸得到你們精心的治療和護理,以及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我入院35天如願痊愈……」 今朝凱旋 入編,開啓綠色通道 「太意外了,完全沒想到!」當聽到入編的消息時,這是馳援湖北編外聘用醫務人員共同的反應。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振奮、欣慰的消息。 入編,我市開啓了綠色通道。通過采取簡化招聘程序、直接考核方式,按照「先行使用、後期追加」「特事急辦、好事快辦」原則,我市為17名馳援湖北編外聘用醫務人員解決招聘入編問題,這項工作于3月20日前已完成。 「我沒想過自己會有編制,也不是為了編制去的,但聽到消息的那一刻,心裏還是很開心。」第四批馳援湖北隊員、永安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師黃小珠說,「回來時看到宜昌人民沿途歡送的場景,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聽到這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後,洪菲覺得這是對自己莫大的鼓勵,也是對自己的鞭策。今後,她想申請到ICU、危重症醫學科等其它崗位鍛煉學習,讓自己的專業更紮實,在今後的突發事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入編,對馳援湖北的編外聘用醫務人員來說,既是精神鼓勵,也是一份實實在在的物質保障。今朝凱旋,他們「火線入編」,贏得了社會的普遍認可和稱道。 「這是他們拿命拼回來的,是他們應得的獎勵!」在看到相關新聞報道後,市民鄭雅婷的看法,代表了很多市民的心聲,「湖北一線的「戰場」,就是他們的考場,編外聘用醫務人員同樣交出了合格的答卷,他們入編合情合理。」 ●三明日報記者 鄭麗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