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少年意外發現鳳頭鹀現身灌口 廈門地區首次記錄到其影像 東南網3月3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曾宇姗/文 廈門市觀鳥協會供圖)頭頂羽冠細長發達,尾巴近似方形,喙為圓錐形,羽毛呈現栗紅色,猛一看,以為是麻雀,卻比麻雀更豔麗。昨天,12歲的觀鳥愛好者嘟嘟在灌口鎮田頭村意外發現這種小型鳥——鳳頭鹀。廈門市觀鳥協會理事陳浩當即前往現場,用鏡頭拍下畫面。據介紹,這是廈門地區首次記錄到鳳頭鹀的影像。 廈門首次記錄鳳頭鹀的影像 昨天,陳浩在灌口鎮驚喜地拍到硫磺鹀與鳳頭鹀兩種鳥類。「這兩種鹀都是廈門較為少見的,尤其是鳳頭鹀,從來沒有過準確的影像記錄。」陳浩說,此次他一共見到12只鳳頭鹀。 據介紹,鳳頭鹀為開闊和干燥地區的鳥類,生性大膽,不怕人,棲息于山麓的耕地和岩石斜坡上,也常見于市區和鄉村。一年中,它們大部分時間在丘陵和低山區活動,冬季下到平原,夏季到較高的山區繁殖。休息時,鳳頭鹀會在電線或樹上停歇,春夏期間常發出清脆的叫聲。 陳浩告訴記者,近期除了鳳頭鹀,還有家燕、金腰燕、黑眉擬啄木鳥等夏候鳥,黑臉琵鹭、黑腹濱鹬、白腰杓鹬等春遷過境水鳥陸續在鹭島現身。接下來,熟悉的「老朋友」栗喉蜂虎也即將來到廈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