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 闽港要闻 > 正文
通讯:“雪龙兄弟”南极卸货记
2019-12-02 09:23:34 刘诗平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余雪林  

12月1日,直升机向中山站吊运物资。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新华社“雪龙2”号12月1日电 通讯:“雪龙兄弟”南极卸货记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雪龙”号与“雪龙2”号两艘极地科考破冰船12月1日停靠中山站固定冰外缘,相距约500米。连日来,“雪龙兄弟”联手展开南极冰上卸货攻坚战,目前中山站冰上卸货接近尾声。

截至北京时间12月1日上午8时,计划从“雪龙”号船上卸下的1450吨物资中,已运达中山站和内陆出发基地的物资达1253.9吨,其中直升机吊运466.4吨,雪地车运输787.5吨。

考察队员从“雪龙”号船上卸货(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挺进中山站:“雪龙2”号开辟冰上航道

向中山站和内陆出发基地运送物资,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一环。一年的中山站物资供应、内陆科考设备与建站物资等,都依靠“雪龙”号一年一度的送达。

“限于‘雪龙’号的破冰能力,每年冰上卸货点离中山站都相对较远。今年有‘雪龙2’号协助,将卸货点破冰至距中山站10公里处,为重型装备登陆和冰上运输创造了有利条件。”负责卸货作业的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说。

12月1日,“雪龙”号与“雪龙2”号相聚在中山站西北方向10公里处。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第36次南极考察是我国首次实行“双龙探极”。“雪龙”号载货能力强,运送至南极的物资主要由其承运;首航南极的“雪龙2”号破冰能力强,开辟冰上航道、尽可能接近中山站的任务就交给了它。

11月23日,“雪龙2”号完成航道破冰,为“雪龙”号开辟了一段约14海里(约合26公里)的冰上航道。“雪龙”号沿着这条冰上航道抵达理想的卸货点,连夜展开全方位的卸货作业。

了却多年心愿:“巨无霸”雪地车成功登陆

冰上运输的首要目标,是3辆每辆达24吨的重型雪地车。其中一辆是从霍巴特港上船的,另外两辆都曾随“雪龙”号来南极多次而未能上站。

魏福海紧握方向盘,驾驶着一辆普通雪地车行驶在通往中山站的冰上通道中。后面拉着的大雪橇上,正是再次来到南极的卡特重型雪地车。这位南极内陆队老队员曾一次次看到它被运来南极,又随“雪龙”号返回国内。

可牵引60吨物资的卡特雪地车,是内陆考察的重要装备。由于自重大无法用直升机吊运,冰上运输又面临海冰承受能力和海冰裂隙风险,因此登陆成功的机会并不多。

一年前,记者随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来到中山站时,“雪龙”号因冰情严重而停在距中山站44公里外卸货,两辆重型雪地车只能“望洋兴叹”,无法登陆中山站。

夜晚温度低、冰面牢固,又处于极昼,是冰上运输的好时机。北京时间11月24日凌晨3时,第一台重型雪地车成功上站。到当天早上6时,3辆重型雪地车、1台装载机和1台挖掘机成功运上中山站。

“这将大大提升我国南极内陆考察运输能力,同时为考察站建设和保障提供有力支撑。”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夏立民说。

卸货攻坚:“海陆空”默契配合

由“雪龙”号通往中山站的海冰运输线上,距离中山站300多米的地方,是一个比较陡而长的大坡。上坡前,驾驶员姜华将拉着两个雪橇的雪地车停下,走到雪面上,用双手捧起一把雪,使劲往脸上抹。已经驾车运送物资一整夜的他,用这种方法让自己保持清醒。

“极昼期间,海冰变化快,受潮汐影响大。一米来厚的海冰下面,是几百米深的海水。海冰融化对车辆和人身安全都是挑战,冰上运输必须争分夺秒。”姜华说。

而对直升机作业来说,南极天气多变,同样需要抓住有利时机。

直升机吊运物资(11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在这次卸货攻坚战中,“海陆空”默契配合:每天早上8时到晚上8时,直升机展开吊挂作业,平均每天吊挂30次;晚上8时到早上8时,雪地车队拉着8个雪橇进行冰上运输。

几天下来,在雪地车碾压下,海冰冰面有所变化,安全隐患出现,考察队随即停止冰上卸货。同时,“雪龙”号停泊的地方冰山较多,为防范冰山发生冰崩,11月27日傍晚,“雪龙”号移至中山站西北方向10公里处的新卸货点,继续开展直升机吊运作业。

从11月28日夜开始,中山站降下大雪,29日、30日继续大雪纷飞,直升机吊运作业暂停。12月1日,天气放晴,直升机继续吊运剩下的物资,确保卸货顺利完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