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 李寒芳)熙熙攘攘的王府井大街和柏树胡同交叉口的宁静一隅,是绿荫掩映下的王府井天主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郑斯方创立的共享办公室就在这个闹中取静处。 灰砖清水墙的外立面,背靠罗马式尖顶天主堂的空间低调隐蔽,走近才能从玻璃幕墙处发现共享办公室的标牌。艺术是这里鲜明的特色,弟弟郑衍方的画室也坐落其中。这对“80后”香港兄弟“北漂”已逾十个年头。 率先踏入内地的是弟弟郑衍方。2002年,参加完高二会考的郑衍方挑了一条当时“少有人走的路”,来到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读书。 “当时只想来读4年附中就回香港,没想到越来越习惯内地环境,一口气读到央美硕士毕业。”郑衍方说。 就读中央美院壁画系期间,他多次随老师赴敦煌写生。见证了“大漠孤烟直”的寥廓西北,观赏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飞天壁画,郑衍方将中国传统文化一笔一笔写入心中。他在央美读书的作品《犹抱琵琶半遮脸》《云想衣裳,花想容》都取材于其中。 毕业后,郑衍方迎来人生又一拐点。“大四时,我给系里做了一个展览,布展和壁画差不多,要考虑方位、灯光,有点像导演。”郑衍方由此决定转向当代艺术策展事业。 起初,他落脚于艺术家云集的北京798艺术区附近。3年前,哥哥郑斯方的共享空间项目落地后,弟弟就搬来开设了自己的画廊。两兄弟的人生轨迹得以重叠。 郑斯方坦言,自己“北漂”除了弟弟的影响外,更多是受到内地互联网热潮的召唤。2008年底来到北京的他,比在内地就读多年的弟弟遭遇了更多“水土不服”,两眼一抹黑不知创业从何下手。 摸爬滚打几年后,逐渐摸到门路的郑斯方发现共享办公的利基市场。“我去香港、日本考察过共享办公,这和传统商务中心不同,不止是一个空间这么简单,不同领域的人可以在一个有趣的社区里相互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 2016年,郑斯方的创意空间项目在王府井落地。这个500多平方米的空间分为公共办公区、独立办公室、会议室、储物间和电话间,只需每月999元或每小时20元,就可享受免费咖啡、打印、休憩等各种设施。 在寸土寸金的王府井开联合办公,郑斯方是最早“吃螃蟹”的人。第一个月没租出去,他内心异常焦虑。好在通过口口相传和互联网平台,越来越多自由职业者和短期出差、培训的人开始“泡”在这里,还有公司在此进行创业项目路演。 郑斯方的另一个创业项目,是和朋友合开的一家蛋糕店。郑斯方说,蛋糕主要通过网络订售,每天都有人关注蛋糕店的微信公众号。现在,蛋糕店每月有十几万销售额,已经开始盈利,新店不日也将开业。 十年光阴荏苒,三十而立的兄弟俩都在北京安了家,娶了内地姑娘,有了孩子。郑斯方说,原来还有些不便,比如买火车票、购房等等,但逐渐都改善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推出后,感觉生活在内地已“无缝连接”。 这对兄弟都将自己的内地经历归结为“不受限的人生”。哥哥郑斯方见证了内地互联网十年的风起云涌,深信在内地创业有无限可能。“内地对服务业的需求不断上升,香港人的优势恰恰可以发挥出来。狮子山下的拼搏精神、专业主义,在内地广阔的市场大有可为。”他说。 弟弟郑衍方也希望继续扎根内地发展。“北京的朋友对新鲜事物很宽容。”他笑着说,“在内地,我还可以在里面‘掺乎’。就算一线城市满了,还可以去成都、杭州这些准一线城市做更多项目,和这些城市一同发展,不是很好吗?” “我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北漂’朋友,大家的思想不固化,不断有新刺激进来。”郑斯方也赞同弟弟的看法。他还希望借由自己的共享办公,搭建京港年轻人携手创业的对接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