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10月8日電 6月以來,香港非法遊行和激烈暴行中出現一張張稚嫩的面孔。見者莫不驚詫,聞者莫不痛心。 就拿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學生襲警中槍為例,這個暴徒和其他幾乎同樣年輕的暴徒,對落單警察襲擊追打,棍棒相加,甚至看到持槍警員仍掄起鐵棒襲警。不看過現場視頻,很難想象一個不過18歲的年輕人,何以會如此冷血殘暴? 同樣,香港近四個月來曆次非法遊行暴力事件中,一襲黑衣和黑色面具都難以遮擋住後面年輕的、甚至稚嫩得讓人不敢相信的面孔。同樣難以遮擋的,是暴徒行事的殘忍,不計後果的「無畏」和聽不進任何不同想法的無知。 香港怎麽了,牽出的更大問題是香港年輕人怎麽了?更值得反思的問題是:香港教育怎麽了? 不想,本社評論剛剛觸及「教不嚴、師之惰」的話題,就踩到某些人的痛腳,直接跳到了前台。 香港幾個月來的亂局,值得梳理、反思的方面很多。今天,就先看看跳到前台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簡稱「教協」)這個香港最大的單一行業工會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2016年8月,「教協」負責人葉建源公然表態支持中學生在校園內宣揚「港獨」。 今年8月中旬,「教協」更縱容亂港團體煽動學生罷課。 何傳耀中學學生襲警中槍後,「教協」發出的聲明,閉口不談學生的暴力襲警行為,而是口口聲聲譴責「警方開槍令嚴峻的局勢更火上加油」。 看來枉顧事實,本末倒置的無端指責,就是「教協」所謂「以教育專業的態度處理問題」。 難得「教協」還記得孔子提倡的「有教無類」。有教無類,重點是教什麽?如何「教」?注重的是對教育對象品行道德的培養,先教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的謙謙君子,方能「行有馀力,則以學文」 。 反觀香港教育,施教者中不乏煽風點火之徒,蠱惑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輕人,甚至未成年人走上街頭,其中不少人更成為不辨是非、蔑視法紀的「勇武」分子。香港亂局中青年化、低齡化的畫面成為這座城市吊詭的街景。 然而,在如何為師、如何清除教師群體中的害群之馬這樣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卻從未見「教協」發聲,其對當前事態演進表達的所謂「震驚」和聲援,不見「專業」,只見偏見;不求恢複平靜,而是助纣為虐。 香港教育的亂局已經讓不少有識之士憂心忡忡。有學者公開撰文稱香港的教育「病了」,病根之一就是教育者出了問題。此間已有民間團體聯署抗議「教協」,要求開除罷學罷課學生,將學位騰給「那些真正希望學習的人,避免浪費寶貴的社會資源」。對此,倒沒見「教協」作出該有的回應。 作為香港大、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最大的團體,這個城市參與會員最多的組織,「教協」最好還是對平息當前亂局發揮積極、正向的作用,而不是相反。 更寄語香港有良心、有同情心的教育工作者們,救救孩子,遠離暴力!還孩子們一張平靜的書桌,一個干淨的校園,才能還香港一個光明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