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频道> 八闽乡讯> 厦门 > 正文
近十年小学生数量增幅86.6% 厦门全国第一
2019-08-19 10:28:29 佘峥 来源: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陈倩  

近十年厦门小学生数量:176167人→328848人

增幅86.6% 厦门全国第一

《第一财经》对全国33个重点城市进行统计

从结果可以看出,青壮年人口在大量涌入鹭岛

厦门日报讯(记者 佘峥)近日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近十年城市小学生变数,厦门增速第一。

《第一财经》近日对全国33个重点城市的小学生数做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到2018年,在这33个重点城市中,厦门小学生增速最快,达到86.6%。

33个重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郑州、东莞、石家庄、泉州、长沙、广州、西安、合肥、武汉、天津、杭州、南京、佛山、青岛、常州、福州、贵阳、沈阳、太原、南通、呼和浩特、兰州、烟台、南昌、昆明、长春、大连、哈尔滨、重庆和厦门。

数据

全国变数不大 厦门增速第一

报道说,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小学生在校人数为10331.5万人,2018年,这一数据为10339.3万人,增加了7.8万人,增长0.07%。

过去十年,全国小学在校生数量虽然微增0.07%,但是,各大中心城市的增速则差异很大。《第一财经》调查的33个重要城市,有15个城市的十年增速超过了30%,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的强省会城市。

有6个城市十年增速超过了50%。其中厦门、深圳和郑州位居前三,长沙、合肥和东莞分居四到六位。其中,厦门增速居然达到86.6%,比第二名深圳高出十个百分点,深圳为75.5%。

换句话说,这些年,不时会有人说,有多少人负气离开厦门,但是,数据统计显示并不是这一回事,或许有些人走了,更多人来了。

厦门市教育局网站公开的数据,也证实《第一财经》的这一调查。

市教育局公开各级各类学校统计数据显示:2008-2009学年,厦门小学生在校生人数是176167人,2018-2019学年,厦门小学生在校生人数是328848人,增幅为86.6%。

去年六月,地产大王任志强在厦门发表演讲,他说,厦门最突出的一点是:厦门小学生增长率排名全国第一。当时他援引一组数据,显示厦门第一,深圳第二,郑州第三。

分析

小学生人数反映城市吸引力

在研究学者看来,小学生数量变化,是反映人口流动的一个指标,利用小学生在校生人数来衡量大城市的人口流动更加真实,而且,小学生数量是“数人头”数出来的,不是抽样调查出来的,更不是估计出来的。

学者们认为,小学生数量变化与城市吸引力变化关系密切。原因很简单,一般城市的外来人口都是以年轻人为主,假如他们在一个城市能够稳定工作,且城市能够为他们的子女提供教育资源,那么这个城市的小学生数量一般就是增长的,因此,小学生人数的增长率越高,非常生动地显示了他们的父母(青壮年人口)在大量涌入城市。

换句话说,小学生人数反映了城市的吸引力。

《第一财经》认为,厦门以86.6%的十年增速位居33个城市中第一位,这固然与厦门城市总体较小,原有的小学生总量基数比较小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与当地的教育、医疗等水平较高有关。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我国最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都集中在中心城市,厦门作为福建省乃至海西经济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整体教育水平在福建省是首屈一指的,尽管厦门常住人口不到全省的九分之一,但近年来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占了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

丁长发说,厦门不仅教育资源好,而且城市环境好,气候好,很宜居,交通便利,周边地区大量富裕群体为了小孩读书和老人养老,在厦门买房。

事实上,还有一点,厦门的教育资源还是“物美价廉”——在不少教育发达城市,当地最好的学校是民办学校,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家长就得花大价钱。但是,在厦门,目前最好的学校还都是公办学校,在上一轮教育产业化浪潮中,厦门教育顶住各种压力,坚持走公办道路。

不仅“物美价廉”,厦门中高考成绩的取得,相对“绿色”,即虽然学生学习说不上是轻松,但是,和外地一些从幼儿园开始学奥数的城市的孩子相比,厦门相对是良性——小升初基本上是免试就近入学,高中招生也只有艺体的特长生。

增速快 基础教育压力也大

从86.6%的增速,也可以看出厦门这几年基础教育面临的压力,非同寻常。

小学生数量越多的地方,说明这些地方需要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更好的前景和更多的收入,当然还有需要更多的医疗和教育资源。

对于厦门教育压力不仅体现在量,还有质——学校也不是盖几栋房子就可以,涉及到师资等方方面面,而师资也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只要有编制,公开招聘就可以——一所学校是无法建立在完全招收毕业生师资的基础上的。

也就是说,一味扩张、扩招,到头来还是会害了厦门教育,原因也很简单,一个班45人和一个班55人,教学效果、师生关系是不同的。

因此,对于厦门教育来说,“有学上”“上好学”,依然任重道远。

相关阅读:
香港回归20周年
更多》闽港要闻
更多》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