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医疗融合 碰出健康火花 厦门市“体医融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招募250名病患做志愿者 海西晨报讯(记者 蔡伊琳)当体育与医疗完美结合,会碰出怎样的火花?市民大众又能从中获得什么?昨日上午,厦门市“体医融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在育秀广场正式启动。育秀社区成为首批厦门市“体医融合示范社区”之一,充当起运动锻炼干预慢性病的首块“试验田”。 据悉,体医融合建设由厦门市体育局和厦门市卫健委共同推动,首批试点工作则由市社会体育发展中心、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筼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育秀社区负责组织实施。 厦门市体育局党组书记阮敦梁、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陈文锋、厦门市体育局副局长杜新飞、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处处长王德猛、思明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许文通、思明区筼筜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龚佶、厦门市社会体育发展中心主任施丽玲、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林家仕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厦门市社会体育发展中心、思明区筼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思明区筼筜街道育秀社区居委会进行三方签约,通过医疗系统与体育系统紧密连接,建立“医院—社区—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四位一体的体医融合模式,开展对慢性病人群健康干预的组织、跟踪、评价、激励,达到有效改善慢性病人群健康状况的目的。 厦门市社会体育发展中心主任施丽玲表示,在育秀社区启动体医融合慢性病干预试点工作,探索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可为厦门市下一步做好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闯出一条新路子。 记者了解到,本次试点工作将招募250名慢性病人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作为志愿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公益性干预,将依据人群的体检指标,结合国民体质监测指标,由医疗、运动专家开具运动处方进行健康干预,同时给予干预人群线上和线下的专业健身指导,并通过定期的处方微调、干预前后的数据对比,印证健康干预的有效性。 背景介绍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推动体育和医疗深度融合,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响应开展建设“健康厦门”、建立厦门市全民健康公共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卫生健康服务之举。 什么是“体医融合”?“体医融合”就是在医疗概念中加入体育运动的元素,用运动的手段促进健康。其主要探索信息化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方法,通过疾病筛查、运动干预、科普讲座等方式,引导更多人群参与科学运动健身,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养。 志愿者征集令 招募对象: 1.年龄在40岁-60岁。 2.疾病类型:2型糖尿病(未达到使用胰岛素控制的患者)、高血压者(130mmHg≦收缩压≦150mmHg,或80mmHg≦舒张压≦100mmHg)、在上级医院或筼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为高脂血症患者。 3.拥有空余时间,每周能抽出一个半小时参加锻炼。 报名联系人:刘美英(电话:13459275245) 报名地址:筼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声音 厦门市体育局党组书记阮敦梁:“体医融合”就是把体育和医疗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共同为慢性病患者开具“运动处方”,并通过疾病筛查、运动干预等方式,建立信息化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模式。这对健康中国、健康城市建设非常重要。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陈文锋:“体医融合”是推进健康厦门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通过探索“体医融合”的厦门模式,让广大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更健康、更幸福”。 反响 市民点赞“体医融合”模式 今年57岁的市民纪坤健是首批厦门市“体医融合示范社区”慢性病干预试点的志愿者之一,他为“体医融合”模式点赞。纪坤健表示,他原来有重度脂肪肝,通过运动锻炼,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对疾病的干预是很有效果的。” 据悉,纪坤健经常到市图书馆听专家讲运动康复的课程,这两年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爱上跑步后,他还参加过两届半程马拉松赛,今年还去跑了一场全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