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又有15個項目被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重大項目台賬。自去年8月閩西南協同發展區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召開以來,我市積極與省上及協同區其他地市對接,切實發揮優勢,加快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在基礎設施互通互聯、項目對接、産業融合、公共服務資源共享、生態環境協同保護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推動項目對接産業融合。在基礎設施方面,南龍鐵路建成通車,莆炎高速三明段全線開工,浦梅鐵路、興泉鐵路等加快推進。在交通互通互聯的基礎上,我市進一步加大與閩西南相關地市合作力度,去年共梳理13個重大項目,全年完成投資約101億元。我市還通過共建産業園的方式,承接沿海地區産業轉移,構建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的現代産業體系。在持續推進泰寧與龍海、明溪與鯉城、清流與集美、寧化與泉港山海協作共建的基礎上,積極推動永安、大田等産業特點突出的縣(市、區)與沿海城市開展園區協作,借助其他地市資金優勢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同時,支持石墨和石墨烯産業園、稀土産業園等新興産業專業園區與廈門火炬高新區開展合作,在廈門設立産業研發中心,借助廈門的技術人才優勢加快産業提速發展。 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共享。深化教育領域合作交流,三明一中與廈門一中、三明二中與廈門雙十中學等8對學校簽訂幫扶協議,先後有300多名校級領導、中層干部和骨干教師赴廈門對口學校挂職鍛煉、跟崗學習;啓動閩西南五市院校結對工作,選送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等7所中高職院校,作為首批參與結對的院校,將在專業建設、師資力量、招生就業等方面開展合作。加強醫療資源合作共享,與閩西南各設區市推動建設閩西南兒科醫聯體。推進閩西南人才合作,通過人才交流大會、跨區校企合作等形式,推動山海人才共享。去年5月,市高級技工學校與廈門捷昕精密儀器制造公司合作,公司派出工程師、高級技術團隊在沙縣注冊公司,在高級技工學校常年培訓學生,目前已培訓骨干學生10余名。 推動生態環境協同保護。建立沙溪、汀江等流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機制,推進清流、寧化、永安、長汀、連城「兩地五縣(市)」流域聯防聯治,建立聯席會議及磋商、水質監測及通報機制、聯絡員及區域信息共享、維護邊界穩定及糾紛解決機制。 (三明日報記者 楊燕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