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4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日前,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林漢明領導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繪制出全球首個野生大豆的參考基因組,為世界大豆基因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有關研究成果已發表于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 資料圖:香港中文大學。圖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官方網站 本身是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主任的林漢明稱,野生大豆參考基因組在比較基因組和進化研究中有重要價值,可以幫助尋找重要基因,最終實現改良培植大豆品種,幫助研發高産、優質、耐逆的大豆的作用。 林漢明表示,這次針對野生大豆的研究,應用由華大基因提供的第三代測序技術,加上其他嶄新基因組測序和生物信息學技術,繪制出了達到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野生大豆參考基因組。 研究人員通過此基因組與已有的培植大豆基因組比較分析發現,野生大豆與培植大豆存在顯著的基因組結構差異,對遺傳育種有重大影響,同時也解釋了大豆馴化過程中,大豆種子顔色改變的原因。 林漢明致力培植能夠適應惡劣環境的大豆品種,10年前率先應用嶄新的基因組學技術,發現野生大豆比培植大豆有更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基因資源,可用于提升培植大豆的抗逆性、種子蛋白質和次級代謝産物含量等農藝性狀;並配合「聯合國農糧組織」倡議的氣候智能農業發展概念,令一些半干旱和全旱地區都能種植大豆。 中大日前舉行「智慧的探索」公開講座,林漢明作為主題學者,向出席的200多名中大師生,分享了他進行科研工作的心路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