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後正是招工旺季。在松溪縣經濟開發區,新入駐的福建鏡江紡織科技有限公司一邊忙著做投産前最後的設備調試,一邊面向全縣大量招收紡織女工。 鏡江紡織主要生産無紡布,去年10月,松溪縣在福州市長樂區召開投資招商推介會。鏡江紡織在長樂區牽線下,從閩侯南嶼鎮江口村遷入松溪,成為當地新型輕紡産業的延長鏈。 新型輕紡産業是松溪縣的後起之秀。2012年,閩瑞環保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引入松溪。閩瑞化纖專做滌綸短纖維,將廢舊礦泉水瓶通過工藝拉絲,制成仿羽絨服、面膜、紙尿褲等産品使用的纖維材料。曆時5年時間,閩瑞發展成為國內再生纖維領域的龍頭企業,圍繞上下遊産業鏈,吸引7家高新企業相繼落地松溪。 然而,要打造産業集群並不容易。「就像滾雪球,初期十分艱難。而長樂山海協作産業園的建立,為我們實現目標助力。」松溪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陳仁忠說,長樂有著「中國紡織之城」的美稱,松溪要打造新型輕紡産業,必須向長樂取經。 2015年,松溪與長樂達成合作,在松溪建立長樂山海協作産業園,松溪與長樂的「情緣」就此展開。陳仁忠告訴記者,每年兩地相關産業部門都會組織企業到雙方縣、區考察學習。此外,松溪縣還出台惠企政策鼓勵企業投資,通過投資招商推介會等形式,向企業家推介松溪,促成項目落地。 「公司遷至松溪,一個重要原因是看中這裏原材料及用工方面的實惠。」鏡江紡織董事長宋超說,在無紡布織造中,棉紗化纖的使用占一噸成品布的近八成,閩瑞化纖是公司的長期合作夥伴,可以在原料供應方面提供保障。閩侯南嶼鎮江口村是傳統紡織基地,以往企業各自小規模生産,缺乏規劃,如今經濟發展迅速,地價、物流成本都在制約著紡織企業發展。因此,四位股東將工廠合並,總投資兩億元,落地松溪建設6條生産線,促成年産1萬噸新型功能鞋料布項目。「運輸材料成本一噸約1500元,搬遷至園區後生産流通環節成本降低,一年節省的幾十萬元能夠讓企業更好地向中高端市場進軍。」宋超說。 「企業進駐松溪與閩瑞化纖互為上下遊,可謂雙贏。」松溪縣經濟信息和商務局副局長周森說,企業落地松溪不僅節省運費,獲得材料價格優惠,還可以享受松溪提供一企一策幫扶和稅收獎勵。而松溪縣在長樂區的幫助下,圍繞産業鏈短板,有針對性地進行鏈條招商,從賣原料到制作成品,促進産業向中高端發展。 「山海協作工程架起了松溪、長樂兩地友好合作的橋梁,有效地推動了松溪經濟社會發展。」松溪縣長蘇建旗說,兩地産業發展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經濟合作發展具有很大的空間。去年,松溪縣與閩侯縣紡織實業有限公司簽訂總投資3.5億元的中國無紡布新材料基地項目。為形成産業集聚,松溪規劃占地500畝「松溪—長樂」紡織産業園,由縣裏建設標準化廠房,讓落地企業由重資産變成輕資産,減輕企業負擔。「屆時,20多家企業將進駐園區,生産産品將使用大量高端聚酯短纖,與閩瑞配套形成集聚效應。」陳仁忠說,項目建成投産後預計産值10億元,年稅收1000萬元以上,其中鞋材布和無紡布産量將超全國總産量的30%。 「得益于山海聚力,松溪綠色新型輕紡産業鏈已初具規模。未來三五年時間內,上下遊將聚集30多家企業,鍛造出産值超過60億元的産業集群。」松溪縣委書記黃美萍說。 (鄭雨萱 李典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