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頻道> 八閩鄉訊> 三明 > 正文
三明探索建立干部容錯糾錯機制綜述
2019-02-28 15:03:51 林芳芳 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李楠  

●三明日報記者 林芳芳

「總投資31.1億元的三化高純超淨電子級氟化氫等重大産業項目開工建設;在全國率先推行全民健康『四級共保』工程;市區空氣質量達標率99.2%;全民推進『證照分離』『多證合一』『多審合一』改革工作;28項省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這份帶著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2018年成績單,凝聚了全市廣大黨員干部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也是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動容錯糾錯、給干部減負的紅利和成效。

2月11日,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就召開落實「干好每一天」深入開展「進農家、幫企業、解難題、敢擔當、促發展」活動動員大會,省政協副主席、市委書記杜源生強調,各級干部要挑起擔子競相干,主動給年輕干部壓擔子、讓實績突出的干部有位子、對不干事的干部要打板子,營造講擔當、重擔當、敢擔當、能擔當的濃厚氛圍。這是市委再次向全市廣大干部發出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動員令。「有了組織的撐腰鼓勁,大家沒了包袱、少了顧慮,能更加心無旁骛地做事,干事創業的勁頭更足了。」面對市委的鮮明態度,基層黨員干部這樣回應。

近年來,我市探索建立干部容錯糾錯機制,為黨員干部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呐喊加油、撐腰鼓勁,有效提振了干部的精氣神,營造了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在全省率先出台實施辦法

深化拓展林權制度改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改革、財政體制改革……近年來,我市推出的一系列重點領域改革,給人民群衆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湧現出了一批拼勁十足、甩開膀子干的黨員干部。

但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任務更重、難度更大,風險也更大。市委敏銳地發現,當遇到政策調整或新政策出台時,一些地方干部不知道如何作為;涉及民生的改革,一旦失敗就成為輿論的焦點,一些干部顧慮重、動力弱。「多干多錯、少干少錯、不干不錯」等消極心態導致一些改革措施遭遇「中梗阻」「落地難」。

為此,2016年5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關于建立黨員干部改革創新容錯免責機制的實施辦法(試行)》,讓容錯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保護作風正派又敢做敢為、銳意進取的干部,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引導干部走安全干事的「正路」

明確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與制度建設的關系,既鼓勵干部干事,還告訴干部怎麽安全干事,是我市實施容錯免責機制的特色。

明確執紀導向,明確權力清單,劃出紀律底線。在嚴格問責的基礎上,緊扣改革創新、干事創業主題,明確了重點任務決策部署、重點領域改革推進、服務企業群衆等9個方面「免責清單」。免責情形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在沒有違法違紀、沒有謀取私利、沒有造成重大損失或惡劣影響的前提下,對黨員干部大膽創新、主動作為出現失誤和問題實行容錯。同時,明確不得申請容錯免責的4種情形,開列了阻礙改革、為官不為等5種「負面清單」。

注重精準執紀,把規範流程作為構建容錯機制核心內容,建立「五步認定程序」,在組織實施上,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受理的問題,按照干部管理權限開展初核、調查、審理和特定工作;在認定程序上,建立申辯和評估機制,引入第三方評價,確保認定科學精準。

強化結果運用,對于實施容錯免責的黨員干部和黨組織,可在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評先評優、干部任用考察中不作負面評價;需追究黨政紀責任的,可酌情從輕或減輕處分。

市委提出,在改革中加強制度建設,做到改革推進到哪裏,制度建設就延伸到哪裏。發展中遇到沒有規定或規定不全的「空白地帶」時,要及時通過制度補強來填補空白,讓制度立起來、嚴起來、用起來,讓干部在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下,走一條依靠制度安全干事的「正路」。

激發干部敢做敢為的「正風」

某縣的一名副處級干部,因受到輕處分被調整崗位後,仍然保持工作激情和干勁,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冲鋒在前,主動要求擔任重點項目指揮部指揮長,僅用70天時間,就解決了困擾兩年多的9個征遷曆史遺留問題。市委組織部在「五個一批」項目建設干部專項考核中,發現他對工作敢抓敢管,敢于負責,項目工作成效顯著,將其列為表現優秀干部,並在年度考核中將其確定為優秀等次,日前也被轉任重要崗位,起到很好的正向激勵作用,基層干部反響較好。

近年來,組織部門堅持把容錯糾錯體現在干部的培養、使用的各方面。2017年,我市制定出台《關于強化在一線考察了解干部的實施意見(試行)》,突出一線導向和實績導向。注重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村級組織換屆、「五比五曬」項目競賽、市區和諧征遷、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等一線工作中開展干部專項考核,以專項考核結果為參考依據,綜合分析研判干部一貫表現,客觀、公正、精準地評價干部,做到該追責的堅決追責、該容錯的堅決容錯、該免責的堅決免責,旗幟鮮明為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不僅推動了一批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落地見效,還發現了一批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推動形成了重實干重實績、講擔當重擔當的鮮明一線用人導向。

《關于進一步激勵全市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意見》《三明市貫徹落實福建省關心關愛基層干部二十條措施的意見》《三明市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提升干事創業精氣神實施辦法(試行)》等文件的陸續出台,更是把容錯糾錯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不斷完善容錯糾錯機制,進一步細化干部在改革創新、攻堅克難中給予免于追究責任或從輕、減輕處理具體情形。在健全完善干部日常管理監督制度、完善配套容錯糾錯機制規範的同時,營造了支持黨員干部銳意改革、敢于擔當的濃厚氛圍。

目前,除了三明市本級出台容錯糾錯文件外,12個縣(市、區)也陸續出台相關文件。容錯糾錯制度從無到有、從有到落地生根,從市一級延伸到縣、鄉一級,整個干部管理體系更加嚴密、更加完善,激勵著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在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奮力推進新時代新三明建設中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閱讀:
香港回歸20周年
更多》閩港要聞
更多》圖片新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